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88篇
  免费   274篇
  国内免费   41篇
管理学   247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149篇
人才学   44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2958篇
理论方法论   610篇
综合类   4592篇
社会学   366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207篇
  2022年   213篇
  2021年   253篇
  2020年   255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314篇
  2014年   452篇
  2013年   446篇
  2012年   544篇
  2011年   616篇
  2010年   536篇
  2009年   586篇
  2008年   658篇
  2007年   576篇
  2006年   515篇
  2005年   461篇
  2004年   427篇
  2003年   337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209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波普尔在其证伪主义的理论体系中一再强调“证伪”,反对“证实”,倡导与逻辑实证主义迥然不同的理论主张。波普尔反对“证实”思想的实质是他要坚决反对归纳主义的方法论。实际上,波普尔所反对的主要是早期归纳主义的不完全归纳方法,他提出的“逼真性”概念与逻辑经验主义的确证性概念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使其证伪主义的理论基础增添了“证实”色彩。他提出的另一概念“可否证度”同样也揭示了证伪主义对于“趋近于真理”的追求,这些关键性概念的内涵与逻辑实证主义的理论主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契合的。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思想中包含着一定的证实倾向。  相似文献   
182.
杨程程 《城市观察》2023,(2):123-135+163
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遗产成为诸多城市建设公共空间、构筑城市文化精神载体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依托实地调研所获材料,对宁波渔轮厂这一工业遗产的适应性更新实践进行评估分析,并引入归纳了时代变迁下个体情感需求及社会基础变化的“新部落主义”理论,考察该工业遗产的城市公共空间转向是否与当下个体、群体的新需求步调一致,探究工业遗产适应性更新的亮点与痛点、可能与可为。宁波渔轮厂改造案例表明,通过结构及材料的再利用为“唤醒基础的共在”与“回应社会的本能”创造了可能,然而在介入新功能以构筑审美的邻近性上,其新业态、新活动能否重构大众的情感部落具有不确定性,且在演绎社会习俗以实现文化态的延续上,“在场”与“亲近”的吸引力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3.
原始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是以原始批判现代文明。沈从文以“乡下人”的独特视角来排拒城市文明的侵扰,把湘西文化作为审视现代都市理性文化的反观之镜。湘西文化被视为反叛现代文明失范的理想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84.
关峰 《江淮论坛》2006,(1):171-174
刘庆邦小说中的暴虐想像可在三个层次上言说。第一个层次表现为美丑对峙,丑掩盖美,同时伴随有不期然的悲剧氛围;在物质主义围剿战的背景下,最富影响力的社会结构模式之一的城市始终在暴虐的关系上建构着农村,形成了反抗意义上的第二个层次;暴虐想像的第三个层次来自于“多数的暴虐”,其能量更加巨大,而言语及行为的暴力尤为惊心动魄。刘庆邦小说纵身时代的选择客观上也为暴虐提供了温床。  相似文献   
185.
马宁 《北方论丛》2020,(3):109-117
梅尼克是德国历史主义学派个体性学说的主要代表。他认为,个体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个体化方法是认识历史价值和意义的途径,由此他抵制实证主义和集体主义,并将运用于历史研究的个体性思想提升为一种世界观。在新柏拉图主义、自由意志论与个体性学说的影响下,梅尼克认识到思想既是个体的特质与发展动力,也是文化价值的创造。将思想史视为历史表现的核心领域,这是梅尼克史学方法区别于其他德国历史主义学派史学家的独到之处。通过思想,梅尼克看到个体与永恒的融合,从而感受到历史的真正魅力,也发现了当下生活的指针。  相似文献   
186.
资本主义起源问题在马克思那里不单纯是一个历史实证性的问题,还是一个关乎如何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或者马克思的历史科学的问题。"政治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布伦纳认为,马克思的文本中存在着两种互不相容的过渡理论,它们分别指涉两种截然不同的历史唯物主义。"政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进路在批判资本主义起源研究中"斯密主义"倾向,以及反对任何形式的先验历史观或者历史决定论方面是贡献卓著的,但因未能在马克思的历史科学所容纳的生产力决定论与阶级能动性之张力中把握资本主义起源问题,而难免会被指责为从一种极端(生产力决定论)走向另外一种极端(阶级能动性)。  相似文献   
187.
188.
制度分析:对新制度主义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近代制度经济学到新制度经济学,从经济学领域到社会学领域,组织研究中的制度分析一直体现出很强的学术解释能力,同时不断地扩大着自己的适用范围。本文以新制度主义的经济学背景为起点,探讨了制度分析在不同学科领域中体现出来的视角差异,并重点阐述了组织社会学中的新制度主义理论学派及其相关实证研究的发展,旨在从根本上理解制度分析如何成为一种广为接受的跨学科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89.
190.
东盟自由贸易区为当代经济地区主义研究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本文对学术界关于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的三个主流理论模式进行评述,然后根据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发展及当代地区主义理论研究动态,探讨了运用综合解释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能路径,并指出了构建地区主义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模式应考虑的一些关键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