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6篇
  免费   16篇
管理学   92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44篇
人才学   14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87篇
理论方法论   32篇
综合类   385篇
社会学   56篇
统计学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承载着国家记忆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标识,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中,要立足于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逐步建立起以农业为根基的文化体系;以“流域+地域”的视角梳理黄河流域文化资源的演进机制与谱系脉络,并在此基础上突出黄河“几”字弯、“金三角”地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强化区域间的文旅融合与互动协作;重点关注流域内的民俗文化资源,以此赋能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高质量发展,增强文化公园建设的多元效能。  相似文献   
112.
交通条件是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近代,由于黄河下游的河性及不同地段不同自然地理特征的影响,芦汉铁路黄河大桥不得不上移至郑州之北的荥泽口,由此使该路偏离开封而移至郑州,从而使开封失去了自唐宋以来所具有的中原地区陆路交通中心的地位,郑州则成为新兴的现代铁路交通枢纽和中原地区新的交通中心,最终影响到近代中原地区区域中心城市的变动。  相似文献   
113.
黄河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不断丰富着中华儿女的精神生活,充分展示着代代炎黄儿女的创造之美。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探寻黄河文化,培育学校精神,为经济社会发展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14.
江有汜 《现代妇女》2010,(7):64-64,F0003
兰州,原本是以黄河穿城而过闻名天下,古老的黄河铁桥,端庄的黄河母亲,神奇的羊皮筏子,都是黄河的象征.随着水泥森林般的楼房一日日拔起,璀璨的夜景为黄河披上了另一种独特外衣,但我以为,黄河的美依然在她原始的沧桑,于是,顺黄河东行两小时,在一片黄土沙丘之间,在一个叫作景泰的地方,去看黄河最真实的美.  相似文献   
115.
116.
我的家乡位于江西省宜黄县宜水、黄水交叉的宜黄河下游15公里处。随着社会的进步,家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别的不说,就说父老乡亲时刻难离的生命之水,其取水方式、饮用水的质量,都与过去有着天壤之别。抚今追昔,使我深刻感受到新时代带来的大转变。  相似文献   
117.
1938年初,气焰嚣张的日军在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之后,兵锋直逼华中重镇武汉。为了延迟敌军进攻速度,国民政府忍痛实施了“花园口决堤”,希图以水代兵。然而,面对着浩浩浊流,最先被夺走的是数百万中国民众的家园,甚至,还有众多鲜活的生命……  相似文献   
118.
禄永峰 《老年世界》2014,(17):17-19
1973年,合水县农民挖掘沙土时,发现一段洁白的象牙。经过发掘组35天的发掘,化石终于全部露出:这是一头大象的骨架,它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石头。’这具化石被命名“黄河象”。它身高4米,体长8米,象牙长达3米多,好像两把长剑,所以又叫剑齿象。黄河象的骨骼化石,是全世界发现的剑齿象骨骼中最完整的一具。据推测,在300万年前,甘肃地区到处是河流和湖泊。一天,一只剑齿象在河边饮水失足陷入泥潭中,被泥沙掩埋,它的骨骼得以完整保存。而经过地质演变,这一地区被抬升为高原,黄河象才得以重见天日。  相似文献   
119.
徐平 《中国民族》2020,(2):55-59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危难之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声号令,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响应,不分地域、不分民族,团结一心抗击疫情。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抗击这场新冠肺炎疫情中再次得到充分展现。武汉市东西湖方舱医院里,来自新疆的护士巴哈尔古丽·托勒恒,穿着防护服教患者跳哈萨克族舞蹈《黑走马》;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回族护士丁妮,重返当年学习生活过的襄阳参与抗疫;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来自汶川的羌族护士佘沙,心怀对湖北人民支援汶川地震的感恩,几次主动请缨参战;有丰富抗击非典经验的北京瑶医医院瑶族院长覃迅云再次出征,战疫成果颇丰……来自全国各地各族医护人员纷纷行动起来,强力支援武汉、支援湖北。一曲震撼人心的抗疫斗争黄河大合唱,饱含各族人民的默默奉献;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背后,是无数水珠推动形成的磅礴力量。在这场全民抗疫战中,许多人、许多故事,都值得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120.
牵挂     
40年前,我曾经是一名知识青年。我插队的地方在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苏独仑公社,此地位于阴山山脉以北,属于河套地区。“黄河九害,惟富一套”,这里很少受到黄河的肆虐,而且有丰沛的水利灌溉,是个产粮区。这里的人没有饥腹之忧。我在这里的几年,还真没听说过知青有谁闹过饥荒挨过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