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13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8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53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货币政策规则的理论发展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政策规则(尤其是"泰勒规则")自被提出以来,就深受关注,并在与"相机抉择"的政策决策原则的交锋中不断得到发展。现在的货币政策规则不再局限于货币当局设定固定的货币工具变量的狭隘涵义,而是指货币政策行为的一种指令性的向导,具体包括工具规则与目标规则。经济学家相信,与相机决策相比,规则性的政策能有效减少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但是,现阶段在中国建立货币政策规则,尤其是实行通货膨胀目标规则的货币政策的条件并不成熟,而加快金融、财政和计划体制的改革,提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努力提高央行货币政策的一致性的信誉,则是我国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传统德治主义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治的理念孕育于夏商,诞生在西周初年.春秋战国时期传到民间后,经过儒家学派的阐释和发展,演变成为一种系统的政治理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传统德治主义重又回到官方哲学的地位上,遂成为后世封建政治的指导思想之一.这样一个发展演变过程,事实上成为古代社会政治文明进步的标尺之一.德治本是一种治国方法,后来拓展到社会职司的本质层次上.以德治国要求统治阶级明德慎罚,教化先行;要求他们以身作则,不懈于治;要求他们勤劳民事,以民为本,然而这些要求都是从主体方面提出来的.被治理对象--广大人民群众在传统德治主义中的主动地位是不存在的.缺乏来自于下层人民群众的参与,没有一个有力的法律监督机制做保障,这是传统德治主义实践失败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总结吸取历史上几千年治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目标出发,第-次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并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作为治国方略.这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校担负着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重视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观念教育,以德治国的思想才能真正深入人心,国民的素质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以德治党”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治国必先治党,“以德汉国”必先“以德治党”。“以德治党”要注意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这与我国的公共管理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关系密切,西方相关的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能否为我所用,关键看其是否与我国国情相适应,这也是国内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之处。而目前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实践上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本投资市场,公共部门的优胜劣汰机制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先进的人才理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科学用人机制。这些问题的存在,促使我们进一步探索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律,有利于我国管理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行政公正是实现法治社会的重要途径,而法治社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和谐社会。简述了行政公正与和谐社会的含义与关系,分析了确立行政公正的原因及其我国行政领域现存问题,提出几点完善行政公正的措施,最终实现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7.
英语语法中谈到非谓语动词中的分词做状语,主要强调按照依着法则使句子表达清晰,一般认为“悬垂”是错误的。文章根据现代语法理论,从几个角度分析了分词“悬垂”的可接受性问题,并认为它正是英语语言表达中对依着法则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佟德志 《文史哲》2005,(2):162-166
民主与法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内涵,然而,就两者关系,我国学术界却存在着普遍的争论,形成了和谐共生论与冲突均衡论两派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就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亦存在着民主为本和法治优先两种不同认识。为了调和两者的矛盾,一些学者提出了法治民主政体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法治必须追求实效,法治建设如何取得实效是理论和实践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目前相关研究已经实现了从法律实效向法治实效的跨越,已经从定性走向量化研究阶段. 皮尔斯的实效主义思想可以为法治实效理论及实践提供借鉴,实践、实验、检验是法治实效得以实现的三个重要方面. 中国法治建设客观上成效不佳,法治实效研究尚需深入推进. 法治评估既是检验法治实效的方法,也是提高法治实效的一条重要路径. 法治评估应贯穿法治建设全过程. 在法治评估的研究和应用中,要特别强调切合实践、运用实验方法,并保证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20.
论政治文明中的民主概念和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主的本来意义是多数人的统治,但不是多数人随心所欲的专横统治,而具有基本的规范和经验特征。按照多元论的观点,民主过程是一套基础规则,不同的社会团体可依据这些规则而追求自身的利益。民主与自由也是平衡的,被统治者定期自由表达同意、人民自由选择自己的经济等生活方式也是民主不可缺少的内容。民众主义的口号经常具有道义吸引力,但在实践中会演变成多数人的暴政,因而需要以程序民主和宪政主义下的法治来保障民主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