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2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51篇
管理学   445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10篇
人口学   98篇
丛书文集   350篇
理论方法论   354篇
综合类   2483篇
社会学   1163篇
统计学   192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408篇
  2012年   316篇
  2011年   402篇
  2010年   308篇
  2009年   295篇
  2008年   305篇
  2007年   342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环境压力的增加,政府提出了供给侧改革,去产能是改革的主要内容,但是由于产业特征的实时演变,需要对政策进行完善。文章运用模糊C均值算法和支持向量机算法分析现阶段需要进行去产能的产业,结果发现在现行去产能政策中大部分行业是需要去产能的,但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以及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已不适合继续去产能,同时将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加入去产能行列中。  相似文献   
2.
西部六城市流动人口调查综合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以来,在西部省区基础设施和许多行业的大量投资吸引了大量来自东部和邻近农村的流动人员。我国西部是少数族群聚居区,在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之间存在相互协作的广阔空间,也存在发展机会和利益分配方面的相互竞争关系。为了调查和分析近年来西部的人口流动及其对当地族群关系的影响,我们在西部六个重要城市开展了流动人口的问卷调查。本文以这次问卷调查的数据为基础,系统地分析了西部大城市中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就业状况、收入与消费情况以及他们与当地居民之间的交往。这些量化分析的研究成果,将便于我们进一步深入分析"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人口流动对当地经济建设、社会生活和族际交往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别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团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指出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精神实质下对民族平等团结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认为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均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汉文化在西域的传播条件、西域的屯垦移民促使汉文化的广泛传播、西域教育使汉文化逐步植根于少数民族文化等方面论述了文化维系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建筑承包商信用评价是一个多指标决策问题,有效地对承包商进行信用评价能降低交易成本,约束和规范其行为,促进建筑市场健康稳定发展。针对目前建筑市场承包商信用缺失问题,考虑评价指标的特点,提出了基于DEA交叉评价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承包商信用评价方法,采用DEA模型计算定量指标决策单元的平均交叉效率值并将其模糊化,同时利用三角模糊数加权平均算子将专家给出的定性指标的评价意见进行集结,最后通过算例计算了承包商的信用排序,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针对投资决策中偏好信息为区间模糊数的多准则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冲突最小化的群体决策方法。设计/方法首先,以决策整体最优为目标,构建极大熵规划模型求解决策准则权重;其次,以决策总冲突程度最小化为目标,构建优化模型求解决策成员权重;然后,建立决策方案的比较可能度矩阵和排序向量模型,获得问题决策方案排序结果。最后,通过一个投资决策实例进行应用,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结论/发现该方法能够解决投资群体决策中的冲突问题,在投资决策中形成偏好最一致的决策方案。  相似文献   
7.
针对具有不完全偏好序值信息的项目-员工匹配决策问题,给出了一种考虑同组员工间具有同事偏好关系的匹配决策方法。首先对匹配双方给出的不完全偏好序信息规范化处理,转化为等级置信度形式。其次,以规范化的等级置信度匹配信息为证据,融合获得项目与员工、员工与员工的融合总信度,并进一步转化为匹配满意度,以项目–员工、员工–其他员工的匹配满意度最大化为目标构建并求解考虑同事偏好的匹配决策模型。最后通过一个算例说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或有可转债是重要的自救债务工具。实证结果表明,在上交所交易的银行股票收益率序列普遍存在较弱的长程自相关性。假设标的银行的股票价格动态方程由分数布朗运动驱动,其中分数布朗运动的Hurst指数H满足1/2 < H < 1,用于刻画股价的长记忆性、分形性。再应用基于偏好的均衡定价方法与分数布朗运动的条件分布对或有可转债定价。基于障碍期权与远期合约的定价公式,推导得或有可转债的显式定价公式。结果表明,虽然标的股票收益率序列的长程自相关性较弱,但由于或有可转债期限较长,其对或有可转债股权关联部分的价值有着显著的影响。标的股票收益率序列的长程自相关性对障碍期权的影响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9.
越库配送网络具有高运作效率、低库存等特性,同时对时间要求较高,故研究带时间窗口约束的越库选址路径问题。采用时间窗模糊化处理方法定义客户满意度函数,在能力和载重等约束下,建立越库选址路径问题(CDLRP)的多目标规划模型,通过合理选择越库中心并安排配送路径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和提高配送效率三个目标。针对此多目标问题,设计了嵌套灰关联分析的多目标禁忌搜索算法寻求较好的Pareto最优前沿,最后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优化模型和求解算法的可行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Scholars have theorized that public relations contributes to societies and communities by bringing attention to pressing public issues and fostering social capital in civil society networks. However, the extant research has studied civil society networks of NGOs, donors, and the media in transitional countries. This study extends the public relations model of civil society in two ways. First, it broadens the scope to an international context. Second, it draws from the multi-stakeholder issue network perspective to conceptualize a civil society network as a space where stakeholders of an issue mix their interests as they collectively address a pressing public issue. The literature on international and multi-stakeholder networks suggest that the international scope and the mixing of interests across sectors may restrict the production of social capital. The results from the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mixing of interests across sectoral and geopolitical boundaries did not restrict the production of social capital. Rather, the patterns of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ose on the core and those on the periphery of the network restricted the production of social capital. Such finding demonstrates how public relations’ functions like relationship building can have profound influences on social capital and civil society networks. The implications for public relations theorizing and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