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7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238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51.
企业创新,方法先行,科学的创新方法是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和保障。TRIZ作为科学的创新方法已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然而仍有其不足。本文在深入考察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发现六西格玛(6σ)管理模式可以与之相互补充。由此,文章分析了TRIZ与六西格玛(6σ)集成的依据;构建了TRIZ与六西格玛(6σ)集成的框架;探讨了TRIZ与六西格玛改进(IFSS)的主要模式DMAIC的集成,以及TRIZ与六西格玛设计(DFSS)的主要模式DMADV的集成;并对后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创新方法的研究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52.
文章以林语堂译《浮生六记》为研究对象,从诺德提出的"文献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的角度,分析诗句和成语俗语的翻译特征。文献型翻译较多地保留了原文的语言和文化特征;而工具型翻译以更易于译文读者理解的方式增强了译文的可读性。译文中两种方法综合体现、相得益彰,在确保译文与英语读者的认知理念不相冲突的同时,较为有效地传播了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353.
作为现代新儒家早期思想的代表人物,马一浮提出了以儒家“六艺之学”统摄天下诸学的主张。这是马先生的一个创举,体现着他对传统儒学有意识地改造和发扬。而作为其“六艺之学”的一个分支,他的诗学研究无论是在思想根源方面,还是在内在逻辑方面,都极富于哲理的意趣,处处体现着他对儒家义理之学的探究和体认。  相似文献   
354.
《六朝文化概论》对六朝文化的各个层面进行了全面研究,全书体系严谨,结构合理;对史料的广泛占用和动态引用,表现了作者很强的学术敏感性和学术成熟度。在占有大量新材料和努力吸收了多年来六朝文化研究新成果的基础上,作者深层次挖掘了许多新问题,提出了不少具有创新意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355.
对《对儒学宗教论若干论据的质疑》一文的回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经”是孔子自选的教材 ,其中的上帝鬼神信仰代表着孔子的思想。儒家认为孔子曾对六经进行删改、创作的意见 ,比推定孔子“不可能”改动历史文献的意见合理。上帝鬼神观念是儒家的基本信仰。在这个问题上 ,第一应该全面占有材料 ;第二应当占有原始材料 ;第三应当正确理解材料。比如“天不可信”是什么意思 ,应当看过去的儒者是如何注解的。朱熹对“文王在天”如何理解 ,应该到朱熹的《诗经集传》中去找。  相似文献   
356.
西汉中期以后,儒家思想和儒士曾一度受压抑和贬斥。面对这种现象,刘向自觉地继承和维护先秦儒家思想,并以诸子之学丰富儒家思想,在儒学指向上不仅继承荀子重视事功的“外王”之学,而且以敬、谦、廉、诚等思想丰富孔子、孟子提倡的“内圣”之学,为儒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57.
邓新跃 《唐都学刊》2007,23(2):104-106
杨慎对六朝诗风的崇尚,是对前七子“诗必盛唐”的反拨,突出表现为对《选》诗的诗歌史地位的强调,对于探讨近体律诗的源头与辨析古近体诗差异,在明代诗学辨体批评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但也带来了以词为诗而导致的“纤艳不逞”的诗风流弊。  相似文献   
358.
汉族移民与六朝时期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庆伟 《民族研究》2002,(3):94-103
在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史的研究方面,移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近年来,相关成果有所增多,然于六朝仍显薄弱。本文认为,六朝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史上一个比较重要的时期。来自岭北的大量汉族移民,充实了其经济开发的基本力量;与此同时,六朝政权又采取了较为积极的政策措施。因之,珠汪三角洲的经济开发取得了新的成就。 举凡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和城市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特别是海外贸易的再度崛起,为广州港市的持久繁荣注入了新的生机。这使得珠江三角洲不仅在当时岭南区域经济开发中首屈一指,而且正在逐步改变其落后于中原和江东的形象,走上与全国同步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