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36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42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01.
2006年末,正当伊朗坚持推进其核计划时,海湾及北非部分阿拉伯国家也先后提出了自己的核研制计划,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后冷战时代,新一轮核竞赛出现向欧美以外的其他热点地区转移的倾向:从朝鲜半岛到南亚次大陆再到中东地区,上述三个地区沿欧亚大陆的边缘形成一条弧线,使《核不扩散条约》受到巨大挑战。阿拉伯国家的核计划与核设想有着深刻的国际和地区关联性,但计划的实现也会面临诸多因素的制约,包括经济能力不足、技术水平低下、国内民众反对和大国的劝阻。阿拉伯国家谋求核技术旨在显示一种姿态,希望国际社会能因此向伊朗施加更多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2.
出于对自身政权安全的考虑,利比亚早在1969年即开始秘密进行核武研发活动,直至2003年宣布弃核。由于同美国等西方国家存在很大矛盾,利比亚从20世纪八十年代末起遭受日益严厉的经济制裁,其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民生活水平明显下降,进而诱发了人民的反政府情绪并给政治反对派以可乘之机。在此背景下,利比亚决定采取实际步骤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这是利比亚弃核的根本原因。而伊拉克战争强化了卡扎菲对其政权威胁严峻性的认识,则成为其弃核的直接原因。利比亚虽然宣布弃核,但随着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变化,将来仍有重新踏上核武研发之路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3.
近年美国等西方国家与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分歧逐渐扩大,加深了原已存在的对抗程度。伊朗核研发最初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支持下开始实施,目前认为伊核问题将威胁地区安全与世界和平的也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伊朗在恶劣的环境中却能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扩大在中东的影响,是中东举足轻重的地区大国。奥巴马执政后美国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的可能性降低,但伊朗仍有可能遭到来自以色列的军事打击。伊朗不可能放弃和平利用核能的合法权利,美国等西方国家与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博弈将长期化。  相似文献   
104.
We perform a statistical study of risk in nuclear energy systems. This study provides and analyzes a data set that is twice the size of the previous best data set on nuclear incidents and accidents, comparing three measures of severity: the industry standard International Nuclear Event Scale, the Nuclear Accident Magnitude Scale of radiation release, and cost in U.S. dollars. The rate of nuclear accidents with cost above 20 MM 2013 USD, per reactor per year, has decreased from the 1970s until the present time. Along the way, the rate dropped significantly after Chernobyl (April 1986) and is expected to be roughly stable around a level of 0.003, suggesting an average of just over one event per year across the current global fleet. The distribution of costs appears to have changed following the Three Mile Island major accident (March 1979). The median cost became approximately 3.5 times smaller, but an extremely heavy tail emerged, being well described by a Pareto distribution with parameter α = 0.5–0.6. For instance, the cost of the two largest events, Chernobyl and Fukushima (March 2011), is equal to nearly five times the sum of the 173 other events. We also document a significant runaway disaster regime in both radiation release and cost data, which we associate with the “dragon‐king” phenomenon. Since the major accident at Fukushima (March 2011) occurred recently, we are unable to quantify an impact of the industry response to this disaster. Excluding such improvements, in terms of costs, our range of models suggests that there is presently a 50% chance that (i) a Fukushima event (or larger) occurs every 60–150 years, and (ii) that a Three Mile Island event (or larger) occurs every 10–20 years. Further—even assuming that it is no longer possible to suffer an event more costly than Chernobyl or Fukushima—the expected annual cost and its standard error bracket the cost of a new plant. This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improvements not only immediately following Fukushima, but also deeper improvements to effectively exclude the possibility of “dragon‐king” disasters. Finally, we find that the International Nuclear Event Scale (INES) is inconsistent in terms of both cost and radiation released. To be consistent with cost data, the Chernobyl and Fukushima disasters would need to have between an INES level of 10 and 11, rather than the maximum of 7.  相似文献   
105.
21世纪以来,伊朗核问题就成为世界政治中的重要问题,并牵动中美关系的神经。受国家利益的影响,中美之间在伊朗核问题上的博弈十分复杂。直到2013年,美伊关系有了突破,二者结束了长达34年的僵局,展开对话。伊朗核问题的突破进展以及中东复杂的政治剧变,给中国的中东外交同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认为,未来十年中,中东地区的主线依然是动荡,中国要积极参与中东事务,有所担当,才能树立大国的形象。  相似文献   
106.
国际核危机作为冷战后国际安全领域内最突出的难题之一,亟需对它本身以及所引发的问题作出解释和回答。这有赖于对国际核危机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更需要在理论上探讨,国际核危机究竟是什么,有哪些属性特征,引起核危机的原因是什么,国际核危机演变有什么规律等。搞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深刻理解和认识国际核危机,掌握它的活动规律,进而研究如何去应对和管理国际核危机。国际核危机是一种涉及核武器因素的破坏国际稳定、威胁国际安全的恶性状态,从国际体系结构和国家互动进程两个层次分析国际核危机的根源,可以洞察核危机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7.
美以均坚决反对伊朗拥有核武器,且始终认为伊朗发展核技术旨在制造核武器,因此两国主张严格限制伊朗核活动。这是长期以来美以在伊朗核问题上的基本共识,美以现政府仍持有此共识。但由于美国把伊朗核问题置于海湾乃至全球安全战略框架中考虑,伊朗核问题只是其安全战略框架的构成要素之一。除了伊朗核问题,美国也同样关注伊拉克问题、阿富汗问题等其他中东问题。而以色列则把伊朗核问题看作维护其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两国的安全战略目标在范围和轻重缓急上存在差异。因此,尽管美以两国均主张严格限制伊朗的核活动,但在限制手段和限制方式等方面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108.
尽管伊朗是首批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国家,但和平利用核能的需求以及作为地区大国对地区主导权的竞逐,使得伊朗追求核开发的意愿极其强烈。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在战争洗礼中的独特历史体验,国际法在维护其合法权利上的苍白无力,美国在核不扩散机制实施上出尔反尔和双重标准,使得伊朗在强力推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同时,国家内部亦存在着挑战不扩散机制的强烈动能,也使得无论是强制外交,还是有限的激励措施,都难以从根本上逆转伊朗加速推进核开发的势头。伊朗对于核开发的执着追求,要求西方国家必须深刻反思伊朗挑战不扩散机制背后的深层根源,并作出相应的战略调整。  相似文献   
109.
中国核电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发展核电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一项十分艰巨困难的任务。文章探讨了我国核电发展的规划蓝图及核电产业"两步走"的设想,提出了核电产业目前存在的能源结构优化、规模效应、产业组织及技术模式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同时,指出我国核电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核电发展应适时地从项目启动走向在总体战略指导下有目标的推进。根据我国核电的技术经济特性,我们提出了发展前期采取产业政策扶植、发展中完善核电的市场建设,到最后行业管制下放松规制的"三阶段"决策思想。  相似文献   
110.
朝核危机的根源是冷战:即一方(朝鲜)要走出冷战,另一方(美国)则以冷战作为“紧箍咒”来控制朝鲜半岛,主导东北亚局势;朝核危机的实质是朝鲜希望彻底解除朝鲜的安全困境,美国要称霸世界,掌握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安全的主动权。朝核六方会谈留下诸多启示:对话与合作是解决国际热点问题的有效途径;集体行动是制衡霸权的有力武器;建立东北亚安全机制,才能走出安全困境;美国在东北亚安全机制的建设中将起主导作用;六方会谈透现中国对安全环境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