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宋文文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在学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使用国内外近期新资料,对明末金陵套印版画进行比较研究。明末金陵套印版画亦可从专著和专题进行讨论,并在大量文献资料中体例亮点。本研究有助于理清明末金陵套印版画的发展序列以及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42.
王莉莉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21(5):119-123
植物精怪是中国精怪文化体系中重要的一种类别。《聊斋志异》中的植物精怪多为变成女性的花精,她们与书生发生了缠绵悱恻的爱情。这些植物精怪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牡丹精怪形象体现了作者至情至性的俗世情怀,菊花精怪寄予了作者的审美理想和对自己失意人生的诗意拯救,柳树精怪表达了作者关怀民苦、热心助人的救世理想。 相似文献
43.
蒋玉斌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20(2):73-77
聊斋电视系列剧(旧版)是聊斋影视剧中的代表作品,它集中地反映了《聊斋志异》的整体风貌,体现了原作精神,因而影响最大。其成功的改编技法主要有“从写意到具象”、“净化人物形象”、“对原作者观念的强化与改变”等三个方面。对系列剧的改编技法的探讨,将为我们把短篇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4.
龚金平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9(2):113-120
从电影编剧角度看,《聊斋志异》大量运用插叙、补叙,容易削弱小说的悬念感和吸引力,而一个叙事文本中出现多条情节线索时,作者未必仔细考虑了这些线索之间的互文或者对话关系,这就导致其文本缺乏情节设置上的严谨性和主题表达上的力度;缺乏结构意识或者说对叙事节奏把握的不理想,导致《聊斋志异》的叙事要么铺垫阶段过长,要么人物在“对抗”阶段遇到的障碍没有强度和挑战性,其障碍的解决方式则过分依赖“神迹”。此外,《聊斋志异》的叙事重心在于“事”,尤其是关注 “事”之“奇异”,而对人物刻画似乎并不在意,其人物刻画方式单一。《聊斋志异》的叙事手法在当时可能具有合理性甚至超前性,但在进行电影改编时,其需要进行创造性的转换之后,才能符合电影编剧的要求。 相似文献
45.
王琳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2):4-8
《聊斋志异》比较研究近年来状况活跃,在文言小说内部的比较、与白话小说的比较、新角度新方法的运用、与国外小说比较等方面,成果丰硕。这些成果为人们准确理解和把握《聊斋志异》提供了新的视野与角度。 相似文献
46.
本文介绍了一种采用Pocket PC平台的手机来实现控制点测量成果管理的系统,讲述系统的功能设计与实现、运用. 相似文献
47.
栗长江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5):124-126
韵味是文学的特质,文学翻译中韵味的传译是保证翻译作品成为“翻译文学”的关键。文章按照刘士聪先生的韵味三分法,参照丹尼斯.马尔和维克多.马尔合译的《聊斋志异》来说明文学翻译中的韵味再现问题。 相似文献
48.
在VMware搭建虚拟实验平台下,利用Camtasia Studio进行实验视频的录制与后期剪辑,用Cool Edit Pro为视频配音,制作了《RAID技术与磁盘冗余管理》实训视频课件。介绍了该实训视频课件的制作流程,分析了计算机网络实训视频课件内容的分类和编排,归纳了在视频打包生成所选择的Web格式SWF与FLY的各自优势。 相似文献
49.
刘尚云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4(6):93-96
《聊斋志异》中的"异史氏曰"素有"史笔"之称,基因遗传源远流长。这一特殊的叙事模式,艺术创新在于:叙事艺术日臻成熟,提升了文言小说的传统地位;叙事结构统驭连株体故事,拓展了小说的结构章法;记言模式上师承史传,开创了文言小说的新体例。缺陷与不足是:议论过半,喧宾夺主;封建说教,苍白平庸;偏离正文,松散结构。 相似文献
50.
李宁宁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9(3):77-80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信仰民俗是其中最瑰丽神奇的部分。《青蛙神》作为众多描写民俗信仰
篇章中不经意的小篇,却着实反映了江汉流域蛙崇拜这一民俗民风。通过对《青蛙神》中反映的江汉地区蛙神信仰概况、江汉
流域蛙崇拜与巫觋文化的关系、蛙神信仰的文化意蕴以及其与江汉流域社会生活的双向互动关系四部分,来探讨《青蛙神》中
盛行于江汉流域的蛙崇拜,以此来提升作品的可读性,丰富江汉流域的民俗信仰传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