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3篇
管理学   545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374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7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01.
中国股票市场风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外关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实证研究不断对该模型提出严厉的质疑,其中很多研究认为除了贝塔系数外,市值size、账面市值比be/me、市盈率p/e这三个风险因素都对股票的收益率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然而这些风险因素能否独立地解释股票的收益率还没有定论。就因素本身来说,size与p/e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而be/me与其余两因素之间几乎不存在相关性。就因素对投资组合收益率的解释能力来说,p/e几乎不具有独立的解释能力,size的独立解释能力最强,而be/me在较大公司中有一定的独立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102.
从介绍项目投资的传统财务评价及其指标入手 ,指出了传统的财务评价及其指标的不足 ,并在对项目投资具有期权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根据期权定价的基本思想 ,用布莱克—舒尔斯公式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是一种较之传统的评价方法更为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3.
金融的过去、今天和未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济理论研究的轴心从商品价格过渡到资金价格和资产价格,说明金融已经成为经济研究的核心。同时,金融理论自身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呈现出技术化、实证化和微观化的趋势,资本市场也已成为经济和金融运行的新的基础和平台。在经济理论和金融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现代金融的核心功能、形成原因和金融活动的基本原则,指出流动性与效率的相互平衡和风险与收益的对称性是现代金融体系和金融活动所必须遵循的两大基本原则。论文在政策层面上阐述了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的合作对提升中国金融体系的整体竞争力所具有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4.
电信市场差别定价中的反垄断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电信业已基本形成三家国有综合电信运营商竞争的市场格局,但市场结构欠合理,存在一些垄断行为及监管制度的缺陷。《反垄断法》出台后,电信运营商通过差别定价进行市场营销已成为是否违反《反垄断法》讨论的重点,也成为消费投诉的集中指向。基于SCP的研究框架,对电信市场的竞争结构、行为与绩效进行研究,以确定电信公司的垄断性质;针对不同差别定价对市场结构及消费者福利的影响,提出要区别对待电信市场营销中存在的不同形式的差别定价,施以相应的监管方式;并且要建立主导运营商的监管体系,以防止其滥用市场竞争地位;同时要将电信监管与反垄断监管相结合,共同监管电信市场的反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105.
双边预约定价安排是两国税务主管当局基于税权谦抑而进行的税收征管合作,旨在解决跨国公司关联交易的转让定价避税问题,有效避免双重征税.双边安排这种税收征管合作属于政府间特殊税收协定,是专门针对某一跨国公司关联交易中存在的转让定价避税问题,其以一般性国际税收协定为基础,属于为第三人利益而缔结的税收征管合作协定.  相似文献   
106.
电子市场中时间价格敏感需求下的交货期定价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市场中,如何通过交货期报价来增大需求、提高收益,对于网络营销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假定在一个包含网络营销企业与其客户的运作系统中,需求同时对价格与时间都敏感的条件下,以最优化自身收益为目标、以满足必须达到规定的服务水平为主要约束条件,构建了交货期定价决策模型.通过数值算例,探讨了在电子市场中消费者为价格敏感或交货期敏感时,网络营销企业的最优定价策略.上述结论可以为网络营销企业在电子市场中的定价决策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7.
需求信息滞后下的零售商决策与牛鞭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牛鞭效应是一种在企业经营中广泛存在的普遍现象,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考虑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简单两级供应链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首先建立在需求信息滞后情况下的零售商库存决策和混合决策(库存决策和定价决策)模型;然后进行决策对牛鞭效应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在需求信息存在滞后的情况下,零售商最优决策的定价和订货点的期望值是确定的,与需求信息滞后期的长度无关;零售商的库存决策能产生牛鞭效应,且牛鞭效应会随需求滞后期增加而逐渐减少;零售商的混合决策能否产生牛鞭效应,取决于需求自相关系数的变化,而与需求滞后期无关,但随着需求滞后期会改变期变化程度。此外,库存决策还是混合决策,在需求不具有滞后时较具有滞后时牛鞭效应表现得较为为减弱;零售商的混合决策与库存决策相比,只有在需求的自相关系数取较小值时,才表现得更为强烈,否则会减弱。因而对于零售商而言,适当的需求信息滞后以及供应商对零售商的定价柔性能减少牛鞭效应。  相似文献   
108.
沪市知情交易概率(PIN)特征与风险定价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EKOP模型为基础,研究了沪市股票知情交易概率的特征,并检验了知情交易概率的风险定价能力。结果显示,在我国股票市场上,知情交易概率作为定价因子是有解释力的,但是知情交易概率对收益产生的却是负效应。这一结果不仅与理论上信息不对称需要风险补偿相反,而且与美国市场上的实证结果也相反。本文结合案例分析,提出该实证结果出现的原因在于我国股市所特有的庄家与散户博弈的赢利模式。此外,本文的实证结果也不同于之前对我国市场的研究,产生差异的原因在于模型估计方法、回归方法和样本区间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9.
中国权证市场认购权证的价格偏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范为  陈宇 《管理学报》2008,5(3):407-412
使用Black-Scholes模型对中国权证市场上发行的认购权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总体上权证的市场价格高于其模型价格80.38%(历史波动率参数的B/S模型)和140.50%(E-GARCH波动率参数的B/S模型);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价格和模型价格之间的偏误有减小的趋势。此外,研究还发现,2006年底至今,部分认购权证的市场价格不仅低于其模型价格,而且低于其价格下限。这似乎违反了无套利原则,但中国市场交易机制的限制(股票卖空限制、股票T 1交易机制)使得这一现象得以较长时间存在。当权证的市场价格低于其价格下限时,在特定的情况下,套利交易可以进行。  相似文献   
110.
We examine optimal control decisions regarding pricing, network size, and hiring strategy in the context of open source software development. Opening the source code to a software product often implies that consumers would not pay for the software product itself. However, revenues may be generated from complementary products. A software firm may be willing to open the source code to its software if it stands to build a network for its complementary products. The rapid network growth is doubly crucial in open source development, in which the users of the firm's products are also contributors of code that translates to future quality improvements. To determine whether or not to open the source, a software firm must jointly optimize prices for its various products while simultaneously managing its product quality, network size, and employment strategy. Whether or not potential gains in product quality, network size, and labor savings are sufficient to justify opening the source code depends on product and demand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the software and the complementary product, as well as on the cost and productivity of in‐house developers relative to open source contributor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se crucial elements to allow firms to reach the optimal decision in choosing between the open and closed source mod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