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58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250篇
社会学   24篇
统计学   10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8 毫秒
271.
青岛市环境-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欧盟物质流分析(MFA)框架,对青岛市1999-2005年的物质流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青岛市2005年的总物质需求达到6.19亿吨,其中隐藏流所占的比例很高,达到82%以上;物质输入总量4.41亿吨,物质输出总量为3.65亿吨,且增长趋势明显,对环境的扰动较大.2.物质消耗强度由1999年的73.48吨/人上升到2005年的83.54吨从,人均物质消耗数量较大反映出青岛市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增加资源消耗为代价的;3.物质生产力由1999年的303.07元/吨增长到2005年的607.09元/吨,在国内属于较高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较大.  相似文献   
272.
经济能量流动三模式的变迁日益凸现出由经济社会发展而引致的资源稀缺 ;资源稀缺强度不外乎渐次减弱、不变和渐次增大三种前景。相应地 ,经济理论发展第一、第二阶段即浪漫经济学和资源稀缺经济学 ,与经济能量流动第一、第二模式有耦合关系 ,只是在逻辑起点上前者为资源稀缺强度有可能减弱假设 ,后者为资源稀缺强度不变假设。但可持续发展议题提出和呼唤 :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必须转换为资源稀缺强度可能增大假设 ,且应依此而建立“资源枯竭经济学”。  相似文献   
273.
基于强度效益的土地利用模式识别及状态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义土地利用强度及强度效益等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提出4 种描述区域内土地利用状况的土地利用典型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土地利用强度测算及模式分类模型,给出了土地利用状态监测和模式识别方法.最后,给出了一个应用案例.这种新的方法能将土地利用的效益分析和土地利用活动对土地生态系统的损害结合起来,评估区域经济发展对土地生态系统作用的强度,这对于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274.
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发展使广东省形成了以珠三角地区为核心、以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为外围的核心一外围圈层格局,近年来广东省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增长阶段,在核心和外围圈层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通过位于核心圈层的增城汽车核心产业区与位于外围圈层的河源高新区的比较,研究了两大圈层产业园区在土地集约化利用上的差别。研究表明:核心圈层产业园区在产业结构上表现出大型企业主导的专业化发展特征,外围圈层产业园区则表现出中小型企业主导的多样化发展特征;核心圈层产业园区的经济增长模式表现出重大项目带动的特征,外围圈层产业园区则表现出基础设施驱动的特征;核心圈层的产业园区土地开发效益表现出高投入高产出高回报的特点,外围圈层的产业园区则表现出低投入低产出低回报的特点;最后,文章在两者的比较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广东省新兴产业园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75.
We analyse the (age, time)-specific incidence of diabetes based on retrospective data obtained from a prevalent cohort only including survivors to a particular date. From underlying point processes with intensities corresponding to the (age, time)-specific incidence rates the observed point pattern is assumed to be generated by an independent thinning process with parameters (assumed known) depending on population density and survival probability to the sampling date. A Bayesian procedure is carried out for the optimal adjustment and comparison of isotropic and anisotropic smoothing priors for the intensity functions, as well as for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intensity on the (time, age) Lexis diagram into the three factors of age, period and cohort.  相似文献   
276.
针对DM———Q2型数字式冲击电流计无法直接测定冲击常数K值这一问题,改进了计算公式的推导和测量方法,使测量方法更加便捷,结果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277.
BackgroundTraditional society values have long-held the notion that the pregnant woman is construed as a risk to her growing fetus and is solely responsible for controlling this risk to ensure a healthy pregnancy. It is hard to ignore the participation of pregnant women in sport and exercise today, especially in high-level sports and popular fitness programs such as CrossFit™. This challenges both traditional and modern prenatal exercise guidelines from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and governing health agencies. The guidelines and perceived limitations of prenatal exercise have drastically evolved since the 1950s.AimThe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bring awareness to the idea that much of the information regarding exercise safety during pregnancy is hypersensitive and dated, and the earlier guidelines had no scientific rigor. Research is needed on the upper limits of exercise intensity and exercise frequency, as well as their potential risks (if any) on the woman or fetus.DiscussionPregnant women are physically capable of much more than what was once thought. There is still disagreement about the types of exercise deemed appropriate, the stage at which exercise should begin and cease, the frequency of exercise sessions, as well as the optimal level of intensity during prenatal exercise.ConclusionResearch is needed to determine the upper limits of exercis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for pregnant women who are already trained. Healthy women and female athletes can usually maintain their regular training regime once they become pregnant.  相似文献   
278.
印共(毛)自2004年成立到2014年十年间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热点。印共(毛)相对成功的历史经验印证了其理论的时代价值。印共(毛)认为当今的时代特征是帝国主义时代,帝国主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印共(毛)分析印度的社会性质和矛盾认为,印度仍然是帝国主义控制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印共(毛)在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印度社会性质认识的基础上确立了革命目标、划分了革命阶段以及制定了相关的战略战术。印共(毛)目前能否走出与印度政府的战略相持阶段并取得成功,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在坚持马列主义的原则下进行理论创新,特别是军事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79.
中国经济增长的碳排放尾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直接结果是碳排放量的增加。基于Romer经济增长"尾效"假说,修正建立了经济增长的碳排放尾效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的碳排放尾效值为0.004 769,大于水资源尾效,略小于土地和能源的值。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约束具有缓解作用;流动性越弱的资源对经济增长越容易产生约束;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的尾效与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和碳排放产出弹性成正比,与资本的弹性系数正相关。  相似文献   
280.
武汉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效应的 库兹涅茨曲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武汉市1997-2017年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耗数据,构建库兹涅茨曲线模型验证碳排放强度与建设用地扩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武汉市1997-2017年碳排放总量随建设用地面积的增长呈波动型增加,其中建设用地碳排放是其主要来源,占碳排放总量的99%以上;(2)武汉市碳排放强度与建设用地总量比例存在“倒U”型库兹涅茨曲线关系;(3) 二级地类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比例和交通运输用地比例与碳排放强度之间均存在“倒U”型库兹涅茨曲线关系,而水利设施用地比例与碳排放强度之间无明显的曲线关系。为此,建设用地扩张指标应向低碳产业用地倾斜,同时促使土地向具有碳汇功能的草地、林地等土地利用类型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