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154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53篇
理论方法论   71篇
综合类   400篇
社会学   104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营销渠道系统决策研究的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企业营销渠道系统正处于一个急剧变化和发展创新的阶段,在借鉴国外对市场营销渠道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国理论和实践界主要围绕国内不同行业、企业,不同层次渠道的发展变化以及某些影响决策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无疑,它对研究我国21世纪的营销渠道演变趋势和走向,对中国企业进行有效的市场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2.
公益捐赠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对青岛市企业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回归方法构建企业公益捐赠决策模型.分析发现,企业运利倾向、企业决策者受教育程度、企业慈善文化、企业资产负债率、政府态度、税收优惠政策、受赠机构社会影响力等7项因素是影响企业公益捐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3.
危机决策能力是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有限理性视角下的危机决策强调细分决策问题,避免常规问题分散决策者注意力;强调充分发挥经验、直觉和洞察力等非理性因素,当机立断,最大限度控制危机蔓延;强调从常规制度结构建设入手,解决权力划分灰色区域的问题,不断提高危机决策的能力。  相似文献   
54.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引入预期后悔情绪(高、低)和归因风格(积极归因风格、消极归因风格)变量,以购买汽车为决策任务,采用决策研究的信息板技术呈现实验任务,探讨了预期后悔情绪与归因风格对购买决策信息加工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信息加工时间和信息搜索深度上,预期后悔情绪与归因风格主效应以及交互作用显著,积极归因风格比消极归因风格的被试更容易受到预期后悔情绪的影响,表现为更长时间的信息加工和更深的信息搜索;(2)在信息搜索模式上,预期后悔情绪与归因风格的交互作用不显著,高预期后悔情绪的被试多倾向于基于属性的信息搜索模式。  相似文献   
55.
文章结合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队系统的特点,在信息化建设决策中运用AHP法建立目标决策的层次分析模型。设计调查问卷获取决策所需数据,将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后运用到模型中,分析出调查队信息化建设应关注的几个重点,并对其重要性排序,最终得出信息化建设决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6.
针对属性权重信息完全未知的直觉模糊多属性决策问题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隶属度、非隶属度以及犹豫度的新的得分函数,利用改进的得分函数将传统的熵权法推广到直觉模糊领域,为属性权重完全未知的直觉模糊多属性决策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排序方法。实际的铁路冻害整治算例进一步说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7.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农村儿童辍学是农村义务教育的一项重点工作。国家实施“新机制”以后,西部地区的辍学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有效遏制和解决。为了深入了解农村儿童的辍学原因,充分利用经济学上的家庭教育决策理论和逻辑回归对辍学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58.
徐鹏  徐向艺 《管理世界》2020,(1):122-129,238
人工智能作为社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产物,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对世界经济、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人工智能的商业应用会改变企业内部运作和生产经营的过程,为企业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和变革机遇。本文结合人工智能的特征与发展趋势,从管理对象、管理属性、管理决策和管理伦理四个方面对人工智能时代企业管理变革的逻辑进行了梳理,得出如下推论:第一,人工智能时代,被管理者将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员工",以"社会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手段的适用性降低,如何管理"人工智能员工"以及协调人类员工与智能机器人的关系将对管理者提出挑战;第二,人工智能时代,管理属性不仅包括管理理论的科学性、管理实践的艺术性,还包括管理过程的技术性;第三,人工智能时代,将出现一批优秀的技术管理者,此时,技术管理者指的不是管理技术的人,而是掌握智能技术的管理者;第四,人工智能时代,管理者的决策环境得到优化,管理活动中的决策准则将由"满意决策"过渡为"最优决策";第五,人工智能时代,管理手段的智能化发展可能会加剧管理效率和管理伦理的冲突,管理者必须提升管理道德,经营过程中强化社会责任的履行;第六,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政府、社会团体和行业协会有必要从政策、法律与行业标准等多个方面构建人工智能发展伦理的多层次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59.
Most migration research is focused on migrant experiences after mobility and settlement. We argue that empirical researchers would benefit from studying how cognitive migration, the narrative imagining of oneself inhabiting a foreign destination prior to the actual physical move, influences migration behaviour. This article notes a gap in our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cess by which individuals decide to cross international borders and offers an agenda for remedying this. The interdisciplinarity of migration research has not fully extended to social psychology or cognitive social sciences, where a dynamic research agenda has examined human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including prospection and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culture and cognition. The study of socio-cognitive processes in migration decision-making has been largely overlooked because of the after-the-fact nature of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rather than an aversion to these approaches per se. We highlight a number of strategic findings from this diverse field, provide examples of migration scholarship that has benefited from these insights, and raise questions about the sides of migration process that have received insufficient attention. A more nuanced understanding of prospective thinking—imagining potential futures—can shed light on the classic puzzle of why some people move while others in comparable situations do not.  相似文献   
60.
已有在线评论的研究都在消费者不能针对同一商品分开做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的实践背景下开展, 但类似于"中关村在线" 的评论系统已经允许消费者分别做正负两种评论, 并允许客户进行晒单, 本文主要研究这种区分在线评论的正负型评论及基于晒单的观察学习行为对有用性的影响. 结论表明: 区分背景下的在线评论极端性、 在线评论长度和晒单行为等都对在线评论的有用性产生显著影响, 负面在线评论的影响要大于正面在线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