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8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12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302篇
理论方法论   102篇
综合类   1236篇
社会学   1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托克维尔认为,美国民主的实现,既离不开身份平等和人民主权这样的制度保障,更离不开在乡镇自治精神和基督教精神熏陶下的民情等深层根基。  相似文献   
93.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内民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但仍有一些地方有待完善。因此必须从发展重点、发展策略、发展方向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94.
“团队竞选制”是我国基层民主选举中自发生成的一种新的选举模式.“团队竞选制”对于激发村民民主意识,形成监督与制衡机制,建立有序的基层选举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基层民主法律制度与民主实践存在背离的今天,解决基层民主实践中存在的难题,实现真正的村民自治,“团队竞选制”具有突破口的作用,其既能突破自上而下的国家权力对基层自治的制约,又可自下而上地自我建构与完善我国基层自治制度.同时,团队竞选制作为一种新的选举模式,还需要从理念、制度供给及竞选资金规制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95.
在西方,古典民主萌芽于古希腊,并深深影响着现代民主的发展。同样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民主的思想与实践却未能落脚在古代中国。因为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迥异的经济活动方式与早期文化,进而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96.
民主政治的发展光靠党的良好愿望和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公民的积极政治参与。为此,我们需要努力确保公民知情权的落实。当前,我国在保障公民知情权方面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建立了相关制度,颁布了部分法律法规,但仍存在诸如法阶层次不高、落实程度不够等方面的不足,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从强化行政问责制等方面入手,探索保障该权利的更加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7.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民主的思想或意识;二是民主的制度或体制;三是民主的精神或生活习惯。这三个层次是一个相互促进、往复循环、不断提高的过程。党章是党的总章程和总规矩,对党内民主进行了许多原则性、系统性的制度规定,有利地推动了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化。但是,有些制度在实践中不能得到很好地贯彻和落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作为党内民主主体的党员还没有将党章规定的民主制度内化为党员的民主精神或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98.
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成熟是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人文基础,但一直以来,却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健全自我意识的缺乏,是阻碍现代化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的一大桎梏。积极的自我意识(独立自主、自由平等、普遍理性)在现实生活中会推动健全人格的形成,从而推动民主政治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描述,也是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最高阶段的定义。作为共产党执政的国家,社会主义中国在建国以前就对未来的执政之路树立了公民本位的政治理念。在建国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通过对民众自觉权力观的政治启蒙,到民主的制度化和制度的民主化进程,逐步确立并完善了公民本位政治理念的建设目标与方式,并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最终实现了政治的回归,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100.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attempts to 'engender' government budgets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drawing on my own personal engagement in such attempts, and on the work of many gender budget initiatives (GBIs) all around the world. GBIs have sought to improve the distribution, adequacy and impact of government budgets at national, regional and local levels; and to secure greater transparency in the use of public money; and greater accountability to women as citizens. Their spread has itself been an example of globalization, in this case the globalization of action for gender justice; facilitated by e-mail, the Internet and air travel; supported by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funds. But, it may be argued, GBIs have begun to engage with government budgets just at the time when governments, especially in the South, have less and less control over public finance decisions, due to other aspects of globalization. This article considers whether there is any point in GBIs if economic power lies in international markets, rather than in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and draws on examples from a wide variety of count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