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2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375篇
民族学   26篇
人口学   53篇
丛书文集   290篇
理论方法论   136篇
综合类   2709篇
社会学   238篇
统计学   174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70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环境保护国际化与自由贸易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两大潮流,两者既互相影响又互相冲突,只有实现两者的协调,才可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重点论述实现环境保护国际化与自由贸易协调的主导思想,并对两者的协调思路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在WTO框架下制定类似于“与贸易有关的环境保护协定”,使WTO与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共同协调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82.
环境安全是当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在建构环境匮乏、社会适应性和紧急冲突的因果联系过程中,霍马—迪克逊(Homer-D ixon)探讨了环境安全的本体论与方法论问题,对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安全问题进行了经验研究,并且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环境安全理论体系。他的研究有一些启发意义,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83.
意愿调查法评估环境资源价值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开展成本与效益分析而进行的环境资源价值评估研究是非常活跃且发展迅速的领域。属于陈述偏好法的意愿调查评估法是应用广泛、影响最大,也是富有争议的一种非市场评估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环境与资源价值评估。学界在CVM研究中存在着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几个富有争议的理论问题。应用CVM评估环境资源价值是有很大潜力的,应该把握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4.
在贫困地区竞争环境和制度环境约束下企业存在两类商业模式创新--利用型创新和探索型创新,而采用不同创新模式的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存在异同。利用型创新企业倾向于开发外部市场,而探索型创新企业则是在注重本土市场的前提下再逐步向外部拓展;利用型创新企业倾向于将当地居民当作生产者和合作者,而探索性创新企业更倾向于将当地居民当作生产者和消费者。此外,利用型创新和探索型创新企业均在积极寻求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发展同其他非市场参与者的非正式连接;并通过雇佣当地村民,开展慈善活动等方式加强企业同当地居民的非正式连接,以提高企业的合法性及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5.
责任伦理学作为对社会发展态势的一种反映,既是对社会发展代价的伦理反思,又是对各主体社会责任的伦理追问。雾霾问题作为工业社会以来的重大环境问题,是西方发达国家曾经的发展之痛,对其反思也推动了环境责任伦理学的发展。文章通过对1992-2014年CNKI数据库关于雾霾论文的文本分析,并对比英、美、日、德等国曾经的雾霾问题状况及解决之道,目的在于倡导一种基于责任伦理意识的培养,从而唤醒各行为主体的生态环境责任感,增强行为主体对自身环境行为的责任认知和责任实践能力,从而使环境责任意识内化为责任主体的道德品格,进而解决中国环境治理的困境,推动中国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6.
农业伦理学旨在探究农作活动的行为规范和农业的应然状态,与发展相对成熟的环境伦理学相比,它具有不同的理论侧重点,可对环境伦理学作出补充甚至超越。表现为农业伦理学聚焦作为基本实践活动的农作,关注人与环境间的关系,对环保有直接性和主动性;农业伦理学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直接促进人的完善。  相似文献   
87.
论证企业间以排放指标为标的的排污交易、环境主管部门与企业间的排污行政许可及排污费是相互独立的法律关系,三者具有不同的法律性质,提出对它们分别进行法律规制的设想。认为为使环境行政管理不对排污指标的市场配置机制造成障碍,法律应明确排污交易适用商事交易规则,对于排污交易引起的排污权主体变动,应以对出卖排污指标企业进行许可证变更或解除以及由购进排污指标企业申请新排污许可的制度模式进行承认。此外,还论述环境管理部门在排污交易相关管理体系中应具有的法律功能。  相似文献   
88.
毕恩巴赫系杜塞尔多夫大学哲学系教授,德国应用伦理学研究领域的主要专家之一.他在环境伦理学领域的主要贡献是面对国际范围内环境伦理学价值观复杂多样、莫衷一是的困境,建议用“重叠一致”和“实用主义”两种模式促成一种共识模型——可持续发展观.然而他认为,可持续发展观本身也存在着理论和现实上的困境,根本原因是当前的环境价值观总体来说纠结于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两种价值观.基于此,他试图建立一种新的理论体系,主张人们的环境价值观可以根据“注重需求”和“注重理想”这两个规范进行重新定位,以此更好地指导环境保护的实践.  相似文献   
89.
辽宁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保持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是东北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考察辽宁省环境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根据辽宁省环境数据,以实证研究的方法验证了辽宁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辽宁省近些年来工业废气、工业粉尘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都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而呈上升趋势,环境治理形势不容乐观,环境状况的改善还需要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的进一步共同努力和协作。  相似文献   
90.
阿诺德·伯林特的环境美学被认为是对自18世纪以来“无利害的静观”这一美学原则的彻底颠覆。他通过对环境的重新界定,强调人与环境的包容和贯通的“参与性”,建构了一种迥异于传统二元论的全新的环境观。藉此。它的美学成为反传统主客二分及走出“人类中心主义”范本被学者大势颂扬着。但是,笔者认为,这种所谓的反“人类中心主义”环境美学理论,是一种由更为隐蔽的“人类中心主义”幽灵所主宰下制造出的一种美丽幻象。他对城市景观的理想建构说明他的环境美学的人类中心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