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46篇 |
免费 | 53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3篇 |
民族学 | 23篇 |
人口学 | 30篇 |
丛书文集 | 100篇 |
理论方法论 | 63篇 |
综合类 | 773篇 |
社会学 | 67篇 |
统计学 | 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63篇 |
2013年 | 82篇 |
2012年 | 73篇 |
2011年 | 66篇 |
2010年 | 51篇 |
2009年 | 67篇 |
2008年 | 57篇 |
2007年 | 64篇 |
2006年 | 65篇 |
2005年 | 62篇 |
2004年 | 57篇 |
2003年 | 66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39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为何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学术界的主流形成了三类具有代表性的分析框架:"宪政转型"、"体制落后"和"分配不公"。这三类框架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性。在马克思的理论框架中,关于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背后,隐藏着一个更为深刻的相关性: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这与主流观点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中国当下的现实,马克思的分析框架有着极为深刻的解释力。这种解释的要义在于:(1)经济发展与经济基础的变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2)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要求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内在张力必然催生相应的政治诉求;(4)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之间的"负相关",正是这种"政治诉求"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的表现。因此,在经济基础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既要强化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又要确保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这个难题如何解决,不仅对中国未来的改革构成了巨大挑战,也将决定中国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122.
对随机Navier-Stokes方程的讨论,通常没有考虑Poisson跳对系统影响.在假设随机的外界环境对系统产生影响的条件下,给出了带Poisson跳的随机Navier-Stokes方程,利用连续鞅的性质,通过公式,Gronwall引理及广义的Gronwall扩展引理讨论了其解的指数稳定性,并给出了指数稳定性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23.
产业集群动态演化过程的稳态和混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总体上强调了产业集群的功能优点,但是与其他经济组织一样,产业集群也是不断演化的。从分析产业集群演化的基本特征来看,推动产业集群演化的基本动力在于集群内部企业间合作稳定性及其共生性。从产业集群演化的逻辑斯谛模型分析可知,有序和无序是相对的,产业集群演化除了能够产生稳定平衡的、周期的动态行为外,还可能产生混沌现象。在集群演化混沌状态下,集群的演化发展方向与模式由集群内部企业间共生性和合作稳定性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共同决定。就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而言,要有条件有选择地引导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培育和加强集群内部的共生机制;也应本着区域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原则,选择适应性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4.
社会转型期中国政治稳定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国民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6(4):119-122
如何保持政治发展中的政治稳定,是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政治稳定不仅意味着政治领域中各种关系的相对平衡、相互协调,也意味着政治心理的安全性。从利益分析的角度来看,社会转型期中国政治稳定的模式应是发展中的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25.
126.
劳动力供给膨胀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劳动力供给膨胀对宏观经济的运行产生许多不良影响,集中体现在市场经济效率、社会财富分配、社会稳定三个方面。研究劳动力供给膨胀对一个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7.
“款词文化超稳定性”的成因直接受侗族家族制度、生态环境、社会政治环境、语言特殊性及其生产、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28.
周欣桐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46-51
从行政法律规范的安定性来看,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能够避免法律规范的朝令夕改,适应了行政任务复杂变化的现实需要.从行政自我拘束理论来看,对行政裁量最有效的控制在于行政自制,行政执法案例指导能够有效地抑制行政裁量的滥用.从一线执法实践来看,行政执法案例制度是对执法实践经验的总结,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行政执法任务数量变多、难度增大,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的推广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9.
袁新涛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2):11-15,24
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主要路径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科学发展轨道上推进跨越式发展;以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和反分裂工作为重点,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推动西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以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为载体,构建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目标,为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30.
沙宗元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6)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其规范和统一既是本身职能的必然要求,也是汉字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主流倾向。但是汉字在社会应用层面所产生的差异性,给系统的规范和稳定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规范化要求与变异性之间的对立,既有汉字自身发展的原因,也有外部社会因素影响的原因。汉字系统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出在多因素制约下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