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57篇 |
免费 | 114篇 |
国内免费 | 6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52篇 |
民族学 | 15篇 |
人口学 | 4篇 |
丛书文集 | 277篇 |
理论方法论 | 85篇 |
综合类 | 2006篇 |
社会学 | 30篇 |
统计学 | 6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36篇 |
2023年 | 47篇 |
2022年 | 53篇 |
2021年 | 55篇 |
2020年 | 56篇 |
2019年 | 58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45篇 |
2016年 | 54篇 |
2015年 | 83篇 |
2014年 | 152篇 |
2013年 | 106篇 |
2012年 | 150篇 |
2011年 | 189篇 |
2010年 | 165篇 |
2009年 | 138篇 |
2008年 | 141篇 |
2007年 | 155篇 |
2006年 | 185篇 |
2005年 | 149篇 |
2004年 | 142篇 |
2003年 | 122篇 |
2002年 | 100篇 |
2001年 | 91篇 |
2000年 | 81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余岱宗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1):14-19
在逻辑性的论述架构内,孙绍振的文学研究,强调文学情感的独特性和奇异性,同时周密地论证了作为文学的情感,总是为种种文类所约束和规范。这表明,孙绍振推崇审美的诗意、自由的表达,但他更明白文学的自由总是为审美的历史语境所围困,因而,孙绍振的独特贡献,就在于他以精密的方式揭示了情感在一定的历史阶段的表意方式之特殊性。 相似文献
92.
曹柯平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0):91-96
随着人类对本体论的认识愈益深入,作为求知可靠基础的理性已受到严重的质疑。而以归纳推理为核心的中国文史研究的传统范式,该如何克服固有的缺陷和寻求新的拓展,以及怎样避免滑入不易觉察的陷阱,就成为一个值得费心思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3.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地方高校作为区域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知识生产创新的主渠道,服务乡村振兴既是内在要求,更是职责使命。研究指出,探讨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个性、共性内涵,以及历史发展脉络,是理解地方高校“何以要”服务乡村振兴的关键;而探讨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理论依据,以及实践经验,是打开地方高校“何以能”服务乡村振兴大门的钥匙。研究从内生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四个维度,明晰了地方高校“何以要”和“何以能”服务乡村振兴的逻辑理路,为地方高校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4.
模糊条件下企业联盟和集团最优组建成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企业联盟和企业集团的组建过程分解为四个阶段,建立了其组建成本的数学模型;给出了企业联盟和企业集团在确定性情况下组建成本的模型,并将其扩展为适合于实际情况的组建成本模糊模型,即对该组建成本模型中与时间因素相关的各参数模糊化,再用模糊优化和非线性规划技术对该问题求解,得到不同组建阶段的最优时间分配,其方法对企业选择相应的发展战略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5.
李旭斌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9(5):50-56
从清代和陕甘宁边区两种不同的案件案件调解模式来看,其背后成因是司法环境的改变。当代中国的司法环境为面子社会里的人情往来、差序格局下的私人道德、社会失范后的信仰缺失、权力体系内的司法弱小和乡土中国中的法律真空,这使得法院调解在现阶段依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结合对陕西省某市A区法院的实证研究,借鉴棚濑孝雄的过程分析,可以发现法院调解在解决观念型、心理型、"熟人社会"型、矛盾激化型纠纷以及弥补司法能力不足方面,相比于正式审判制度有着独特的价值和功能。但是法院调解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弊端也有待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96.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从党的长期执政和社会主义事业长治久安的战略目标出发,提出了“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要论断。这一论断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对教育重大战略地位的新认识,体现着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探析这一论断的历史逻辑进程、科学理论内涵以及实践根源和发展路径,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
张东辉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6-22
黑格尔1808-1816年的纽伦堡讲稿在其哲学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前承《耶拿体系草稿》,后启《哲学全书纲要》,不仅更加深入和系统地推进了黑格尔在耶拿时期的哲学探索,而且为其"哲学全书"的体系化和最终成熟奠定了牢固基础。因此,纽伦堡讲稿就成为我们解读黑格尔哲学思想发展脉络的一条重要线索。在此,本文对黑格尔纽伦堡讲稿的体系意义作了详细梳理,力图阐明此讲稿对于黑格尔整个思辨体系、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98.
赵天成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2)
在西方哲学史上,黑格尔与海德格尔实现了关于真理观的思维方式的两次变革,这两次变革基于两个不同时代的不同需要,且又存着逻辑上的关联。本文在阐述这两次变革的必然因由及内容的同时,着重论说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99.
刘悦坦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8(3):17-22
当前郭沫若研究中最迫切的课题是揭示郭沫若这一“球型天才”的创造之谜。郭沫若的价值在于他的创造。“泛神论”与其说是郭沫若的哲学思想 ,不如说是他的诗性思维方式。原逻辑思维是郭沫若创造性思维方式的生长点 ,“返祖”意识与当代意识构成郭沫若创造性思维体系中“叩其两端”的运思方式。从创造学的角度对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分析 ,它呈现出整体性、运动性、开放性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00.
少数服从多数是始终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基本原则 ,而“投票悖论”却揭示出这一原则本身可能出现的多数人意志对少数人意志实施专制的倾向。忽视少数人的权利会在集团行动中产生负效用 ,从而导致行动成本的递增与制度本身运作的低效。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及其运作程序 ,在现行两种社会制度下的民主制度中表现是不同的。只有社会主义的民主 ,才能真正体现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