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8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3篇 |
民族学 | 8篇 |
人口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37篇 |
理论方法论 | 11篇 |
综合类 | 299篇 |
社会学 | 23篇 |
统计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31篇 |
2012年 | 29篇 |
2011年 | 35篇 |
2010年 | 27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33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Mobilities》2013,8(2):243-260
While much has been written on the two issues of home and of residential mobility, little has been written on the experience of moving house. This paper aims to fill this gap. While work on residential mobility has tended to conceptualise it in terms of transitions in the life‐course as triggering moves,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hese moves are experienced and narrated by those moving house. In doing so, it develops the concept of kairos, an ancient Greek notion of time meaning the ‘right time’ to act. I argue that people who move house narrate their moving experiences in such terms: they saw an opportunity to move home, an opportunity that arose at just the right time and their timely actions meant that they seized the moment. It is through such narratives of kairos that homes are created and (re‐)constituted. 相似文献
182.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一批小说家开始关注并描写城市空间及城市人的价值观。作为美国城市小说的先行者之一,弗兰克·诺里斯创作了以芝加哥为背景的代表作《深渊》,并将其对现代城市的印象糅入歌剧院、街道和商贸大厦等城市空间的描写中。《深渊》突显了美国早期现代城市空间的基本特性,探讨了城市空间对不同城市个体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反映了以诺里斯为代表的美国知识分子对转型期美国的社会价值、生存理念、人的归宿等问题的思考和焦虑以及他们呼吁整个社会予以关注的声音。 相似文献
183.
《Social work with groups》2013,36(3-4):53-63
The structural approach to direct practice in social work assumes that opportunities and resources are unequally distributed and that members of deprived and vulnerable populations are social victims. Thus, the basic thrust of the social worker is to change oppressive situations instead of the people trapped in them. Disenfranchised, powerless, and oppressed people need a fairer share of basic economic and social goods. This makes advocacy a key practice role involving both work with groups of clients and with others who can make things happen for clients. The paper describes and illustrates instances of advocacy as the structurally oriented social worker applies six basic principles to help meet the needs of clients. 相似文献
184.
笔者从村镇住宅建设技术服务体系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查我国17个省,81个乡镇的村镇居民自然及住宅情况,阐述了影响我国村镇住宅建设的主要因素,确立了技术服务要素,包括政府监管服务要素、管理服务网络系统要素、企业与村民互动服务要素,技术服务要素的确定使得我国村镇住宅建设服务过程中更具针对性,为我国村镇住宅建设提供了技术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85.
张清祥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4):67-70
《原野》是曹禺的第三个戏剧生命,深受西方表现主义文艺思潮和美国杰出戏剧家奥尼尔戏剧的影响,戏剧中意象纷呈、隐意深奥。“森林”、“老屋”和“金子铺的地方”是《原野》意象群中的主要意象,在意象构架的象征世界里隐寓着曹禺对原始文明、封建文明和资本文明的批判。 相似文献
186.
孙绪芹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0(4):173-187
1937年末, 南京沦陷后, 日军对南京城包括茶馆在内的商家进行大规模的烧抢, 而且展开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给南京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与社会混乱, 其中茶社等公共娱乐场所受破坏与劫掠程度更是惨烈。受此影响, 茶馆业经营状况急转直下, 管理秩序混乱, 行业生存艰难。同时, 汪伪政权通过税收、监督等行政手段对经营者进行盘剥与限制, 茶馆业开启艰难生存阶段。南京沦陷期间, 茶馆文化的内涵经历了深刻的转变。原本以品茗、诗词唱和、棋艺切磋为主的休闲空间, 逐渐成为日伪当局宣传殖民思想和奴化教育的场所。茶馆内的戏曲表演和话题讨论被迫迎合日本占领者的口味, 传统民族故事和爱国主题被刻意压制或篡改。日伪政权还利用茶馆进行情报搜集, 监控抗日地下活动, 茶馆成为潜在的危险之地。然而, 即便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 茶馆作为民间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然顽强地存在着, 它们既是日常生活场景的反映, 也是民间情感与抵抗精神的象征。尽管表面上看似沉寂, 但实际上一些茶馆已然成为民间抵抗力量和地下抵抗组织的隐蔽联络点和情报交换地。可以说, 茶客间的微妙互动中隐藏着反抗的火种, 体现了中国人民顽强坚韧的民族精神。总之, 即便在这种艰难环境中, 茶馆文化并未完全消失, 许多底层民众通过保留和传承传统技艺, 以及暗中传播民间智慧, 使茶馆成为一种隐形的文化抵抗载体, 这种扭曲与演变揭示了南京茶馆业在特殊历史时期的复杂性和韧性。 相似文献
187.
当前农村协商治理面临主体缺位、官方主导、协商结果满意度差等现实困境。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采用数智技术解决协商治理难题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基于赋能理论和“人工智能+屋场恳谈”社会实验,考察了农村协商治理中数智技术的主体赋能路径。通过对利益相关者的深度访谈发现:数智技术通过虚实场景再造、沉浸式体验、村务“云扩散”的心理赋能机制,唤醒乡村集体记忆、增强参与效能感、培育公共精神,提升了村民参与协商治理的意愿;通过数智平台拓展协商渠道、共享议题信息、回应民众关切等结构赋能机制,突破了村民参与的时空阻隔及知识结构、权力结构限制,提升了村民的参与能力;通过成果分配共商、决策过程公开、共创结果公示的成果赋能机制,增强了村民的参与获得感,提升了村民对协商结果的满意度。数智技术的有效赋能有助于农村协商治理中集体共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8.
辛弃疾词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其慷慨激昂的爱国旋律、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清新秀丽的山水田园、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特立独行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89.
张敏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292-297
通过对带有悲剧性和时代性的张学良的软禁生涯的解读,探讨了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及其继任者长期软禁而不能获得自由的诸多原因,揭示了铸成这一没有法律依据的罕见刑罚的复杂背景,展现了张学良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不惜牺牲自我的爱国情怀和高尚情操,激励今天所有的炎黄子孙为完成张学良生前追求祖国和平与统一的夙愿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90.
集多位壮学学者多年研究成果、即将由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的《盘古国与盘古神话》一书,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和在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多学科的理论和视野,采用人类学研究方法,通过田野考察和综合研究,以华南—珠江流域原住民族活态的盘古文化事象,与古籍记载的“南海中有盘古国”“桂林有盘古祠”相印证,揭开了厚重的历史尘封,展现盘古神话源于“盘古国”的史实,及其经汉族文人加以采录、整合、提升,使之哲理化,纳入古史系统,发展成为中华各民族认同的创世始祖文化过程。这是中华民族文化为多元一体构成的生动体现,亦是南方壮侗语民族及其先民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