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114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7篇
丛书文集   100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658篇
社会学   44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Previous research has evaluated public risk perception and response to a natural hazards in various settings; however, most of these studies were conducted either with a single scenario or after a natural disaster struck.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s among affect, risk percep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 related to natural disasters, the current study implements a simulation scenario with escalating weather intensity, and includes a natural experiment allowing comparison of public response before and after a severe tornado event with extensive coverage by the national media. The current study also manipulated the display of warning information, and investigated whether the warning system display format influences public respon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affect, risk percep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escalated as weather conditions deteriorated, (2) responses at previous stages predicted responses at subsequent stages of storm progression, and (3) negative affect predicted risk perception. Moreover, risk percep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were heightened after exposure to the media coverage of an actual tornado disaster. However, the display format manipulation did not influence behavioral responses. The current study provides insight regarding public perception of predisaster warnings and the influence of exposure to media coverage of an actual disaster event.  相似文献   
22.
杨姝  王刊良  王渊 《管理学报》2009,6(9):1176-1181
企业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收集、分析和处理消费者信息以供市场分析时使用,其间蕴涵的信息安全及用户隐私外泄等问题始终困扰着企业.为解决该问题,学术界以网络隐私为中心展开研究,考察了单一情境下隐私关注对保护意图的影响,但是在跨情境的环境下两者的变化情况及两者之间关系的变化趋势还有待研究.为此,基于任务类型理论提炼4个网站类型(购物、招聘、游戏和搜索),再根据期望价值理论提出假设.经实验室实验研究表明,在C2C购物情境中隐私关注对保护意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招聘、游戏和搜索情境中的影响不显著.在这4类网络情境间,隐私关注差异不显著但保护意图差异显著.最后,基于研究发现向学者及管理实践者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3.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开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即“3·18”讲话。在“3·18”讲 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强调了新时代我们“为什么”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而且明确回答了新时代我们要办“什么样”的思 想政治理论课和“如何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实践表明, “3·18”讲话是党中央新时代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的重要遵循。在该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重温这一讲话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4.
民族地区乡村经济中的主导经济行为模式至少存在四种类型。民族地区人们的经济行为大致有三种基本的动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有五种主要因素在改变着这些经济动机体系和行为模式,一是乡(镇)政府、具有准政府性质的村集体组织以及其他各种组织的推动、示范和劝导作用,二是体制改革的推动或压力,三是文化移入的诱导或冲击,四是内部创新行为的出现,五是特定文化传承的激活。  相似文献   
25.
农民工能否落户城镇对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重大的现实影响。利用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制度性因素和非制度性因素两方面对农民工的落户城镇意愿进行了探讨。实证研究发现:社会保险状况及学龄子女是否在本地就学会显著影响农民工的落户意愿,表明制度性因素的重要;从社会网络视角来看,基于传统的先赋性场域网络如亲属网对农民工的落户意愿无显著影响,而基于现代社会的自致性场域网络如朋友网、行政组织网、工作同事网则显著提高了农民工落户城镇的意愿。  相似文献   
26.
在理性主体寻求达成其目的的过程中,信念、愿望和意图起着重要的作用。由 Rao 和Georgeff 提出的信念愿望意图逻辑是建立在分支时间可能世界模型的基础之上的。说明了该逻辑框架对意图的重要成分(比如:信念、愿望、意图和承诺)是如何进行形式化的。另外,不同类型的理性主体可以通过添加特定的条件来进行建模。  相似文献   
27.
本文采用UTASTAR方法,以手机产品为例,从多属性效用这个新视角来评估决策这一因素,研究了七种手机产品对消费者的总效用、各属性的边际效用及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目前,产品属性影响力大小的获知主要依靠市场调研或网络调研,该文所采用的UTASTAR方法是市场调研方法的补充和完善.论文首先阐述了UTASTAR方法在研究消费者购买决策方面的优势,然后对通过网络挖掘获取的手机属性数据进行定量计算,结果各款手机的总效用排序与实际调查得到的消费者的关注度基本一致.另外,本文计算得到的属性边际效用和属性的权重,能够使营销人员和产品设计人员更好地把握手机产品的重要属性及其重要程度,有利于指导企业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市场战略.  相似文献   
28.
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问题是城镇发展建设和城市化过程中的热点问题,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土地使用者的切身利益。通过对当前土地征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的分析,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土地使用制度———土地征购制。  相似文献   
29.
珠三角地区企业员工满意度及离职意愿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员工的自愿离职直接影响到企业人才的稳定性,也会增加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员工的实际离职产生于离职意愿,而离职意愿与员工满意度密切相关。了解员工对工作的态度,将有助于我们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更好地留住企业所需的人才,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文章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方便随机抽样获得1469份有效问卷,被试者来自珠三角地区不同企业的员工。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广东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和构成因素,员工离职意愿,人口特征对满意度、离职意愿、工作积极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工作搜索行为是个体付出努力和时间,获取潜在的工作信息的有目的的意志性行为模式.关于工作搜索行为的结构有成分说、阶段说和维度说.影响工作搜索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个体的自尊、自我效能感、工作搜索动机以及人格特质等,而个体的工作搜索行为又会影响到个体的就业情况和就业质量.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对不同的亚群体分别进行具体研究;使多种研究方法相互交叉来补充以往研究的不足;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发展工作搜索行为的理论以及建构完整的模型;在应用领域中进一步研究工作搜索行为的干预与培训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