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21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237篇
社会学   17篇
统计学   1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a series of laboratory experiments that implement specific examples of a general network structure. Specifically, actions are either strategic substitutes or strategic complements, and participants have either complete or incomplete information about the structure of a random network. Since economic environments typically have a considerable degree of complementarity or substitutability, this framework applies to a wide variety of settings. We examine behavior and equilibrium selection. The degree of equilibrium play is striking, in particular with incomplete information. Behavior closely resembles the theoretical equilibrium whenever this is unique; when there are multiple equilibria, general features of networks, such as connectivity, clustering, and the degree of the players, help to predict informed behavior in the lab. People appear to be strongly attracted to maximizing aggregate payoffs (social efficiency), but there are forces that moderate this attraction: (1) people seem content with (in the aggregate) capturing only the lion's share of the efficient profits in exchange for reduced exposure to loss, and (2) uncertainty about the network structure makes it considerably more difficult to coordinate on a demanding, but efficient, equilibrium that is typically implemented with complete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02.
运用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建立监管者、管理者和投资者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三方博弈模型,以管理者的决策策略为切入点,从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动态博弈两个角度,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揭示了三方博弈模型的博弈均衡结果,说明应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条件,指出单纯加大事前监管和事后检查都不能够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监管者要采取“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策略;同时,在给定监管环境下,加大惩罚力度,提高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都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103.
从集合论看商品的市场赋价——调研宣传以及生产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不断为数学“立法”的同时,数学也不断为经济提供非直觉现象的研究工具。在数学和经济不断渗透的背景下,跳过传统商品赋价理论,从集合角度重新审视了商品的赋价问题,得出商品的价格包括在消费者正确识别的商品功能集合中被赋的价格,在识别错位的功能集合中被赋的价格以及在扩充的功能集合中被消费者赋的价格三部分;同时顺便考察了厂商的宣传调研以及生产的逻辑,给出为什么商品的生产价格并不总是和市场价格相切合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4.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有其自身的特点,通过对符合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实践的委托—代理理论模型的构建及理论分析可知,合作社代理人努力行为的激励与其自身经营农产品占合作社经营农产品总量的比重、对互惠关注的敏感性程度和占有合作社盈余分配的比例等因素存在正相关关系。合作社内部产生委托—代理问题的根源在于合作社内部的不完全契约和非对称信息,为避免合作社经营者可能采取的隐藏信息和隐藏行动的机会主义行为,建议从信号传递和信号甄别的角度对合作社内部的相关契约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05.
婚约作为人类社会中一项法律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可追溯到西周。由于立法者对婚约的误读,我国现行婚姻法没有对婚约作出立法规定,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婚约仍然大量存在,并呈现出不同于古代婚约的许多新特征。就婚约性质而言,婚约是具有一定效果意思的表示行为,具有伦理性的特点,宜归为亲属法上的契约;就婚约的效力特征来说,基于对自由价值的保护,婚约作为一种亲属法上的契约,其权能受到限制,不得基于婚约提起缔结婚姻的诉讼或者缔结婚姻的判决不予执行,无强制力,因此,是类似自然债务的不完全债权。  相似文献   
106.
本文讨论了不对称信息下委托代理关系中合同的线性化与线性化的合同。我们的出发点是代理人之间的能力差异,由此诱发了同时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为处理这一问题我们得到一个产出呈凹性的支付合同,并对其线性化,考虑到这一参数线性合同系的不稳定性,我们最终以无参数的线性合同来替代,从而更为接近现实中使用的合同。  相似文献   
107.
对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单一产品二级供应链,在市场潜在需求和价格敏感系数不确定的情况下,分析制造商和零售商的鲁棒定价决策。首先考虑了零售商掌握完全信息而制造商仅已知各参数区间的不对称信息情形,建立Stackelberg鲁棒博弈模型并对模型的均衡解进行探讨,进一步通过对解的分析和对比讨论了不对称信息下零售商的决策优势。然后研究了制造商和零售商都仅已知各参数区间的不完全信息情形,给出Stackelberg鲁棒博弈模型,求得其均衡解并与完全信息下的情形以及不对称信息下的情形进行比较,分别得到制造商和零售商在不完全信息下所获得的利润比在完全信息下所获得利润高的条件,并证明了制造商在不完全信息下所获得的利润比在不对称信息下获得的利润高,而零售商则刚好相反。最后给出算例分析,对所得到的解和结论做一些补充。  相似文献   
108.
基于案例推理的决策问题求解研究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卫东  李旗号  盛昭瀚   《管理科学》2000,3(4):29-36
案例推理是人工智能的一种新求解方法。本文针对目前案例推理的不足 ,用新的观点审视了案例推理过程的一些重要步骤 ,包括复杂决策环境下案例的表示、案例的检索、案例的调整以及案例推理与其他推理方法的复合等问题 ,提出了不完全信息下的一种案例推理综合算法 ,为案例推理的实用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 ,在决策问题求解模型的基础上 ,讨论了在复杂决策背景下的基于案例的决策问题求解策略 ,给出了系统的框架 ,并将之用于医疗诊断。  相似文献   
109.
认为在人类可持续发展过程中 ,必须强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道德契约的约束力。可道德契约能否促进两类国家在提供全球性公共产品方面进行有效合作 ,关键在于将他们间的合作从有穷次博弈转为无穷次博弈 ,即把两类国家间的关系从对抗转为长期合作 ,而以少数发达国家为核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则为这种长期合作关系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0.
We extend the standard model of general equilibrium with incomplete markets to allow for default and punishment by thinking of assets as pools. The equilibrating variables include expected delivery rates, along with the usual prices of assets and commodities. By reinterpreting the variables, our model encompasses a broad range of adverse selection and signalling phenomena in a perfectly competitive, general equilibrium framework. Perfect competition eliminates the need for lenders to compute how the size of their loan or the price they quote might affect default rates. It also makes for a simple equilibrium refinement, which we propose in order to rule out irrational pessimism about deliveries of untraded assets. We show that refined equilibrium always exists in our model, and that default, in conjunction with refinement, opens the door to a theory of endogenous assets. The market chooses the promises, default penalties, and quantity constraints of actively traded asse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