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3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41篇
管理学   14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5篇
人口学   33篇
丛书文集   373篇
理论方法论   148篇
综合类   2842篇
社会学   122篇
统计学   6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280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242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China's urbanization faces two greatest difficulties of creating non-farm jobs to “landless farmers” and providing required amenities and social services to urbanites-to-be. In the earlier phase of development, TVE employment had provided important relief to the job pressure. Later, the “Small-city Strategy” that emphasized forming towns and small cities around where rural population resided successfully deterred rural population's entry into large cities. Today, China is implementing a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urban and rural sectors, aiming to reach a balanced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two sectors by making not only large cities more welcoming to rural migrants but also the small cities, towns, and areas where rural population now reside harder to leave. At the core of the coordination are three concentrations of rural residents, farmland, and firms, intended to help rural residents to settle in large cities, small cities and towns, as well as new residential areas in the countryside, to de-segment land to realize economies of scale, and to gather firms of a same industry in organized industrial areas to gain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and create non-farm job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trajectory of China's urbanization, analyzes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model, and investigates Chengdu's practice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which will help to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new developments in China's urbanization.  相似文献   
942.
渔业行业协会是由渔业部门作为业务主管单位的行业协会,除具有同业性、自愿性、非营利性、民间性、自治性等行业协会共有的特征外,还具有规模小、经济实力弱、公民文化意识弱等特征。阐述渔业行业协会的概念、特征、功能和分类,分析所面临的法律政策问题,指出应制定专门的渔业行业协会条例,行政审批、登记的设定和实施应遵守《行政许可法》,尊重协会的自治权,依法规定政府对渔业行业协会的财政扶持政策,建立信息披露制度,依据行业影响力对其实施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943.
运用系统动力学(SD)相关理论对区域工业产业发展系统的有效运行进行建模,探索一种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角度反映区域工业产业发展系统运行机制的方法,观测其行为特性,找到起主要作用的反馈回路和政策的杠杆作用点,为政府制定工业产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以广州市为例,结合国际和国内区域工业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将广州市工业产业发展系统划分为工业生产、区域技术创新环境、区域经济环境3个子系统,通过对区域产业发展系统进行严谨的系统因果反馈分析,从微观结构入手考察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制约条件,寻找其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44.
结合省部共建行业高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基于省部共建行业高校进行特色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探讨了特色人才的培养定位,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为例,提出了共建行业高校强化特色建设的战略实施方案,可为中国省部共建地方行业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45.
将所办学堂与所处环境的生产与生活密切联系,使工商团体的兴学活动与教育界呈现出不同的路径;同时,工商团体兴学对官方教育出现的弊端进行适当修正,并积极实践;借助各种机会工商团体将自己的经验及愿望反馈于教育决策部门,积极影响政府对教育的决策。近代工商团体参与新式学堂的创建,不仅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而且对近代中国经济乃至社会的早期现代化作出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946.
巢湖环境资本经营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环境经营效率角度,深入分析了巢湖环境资产经营中政府投资与经营低效率的根源,剖析了环境资产市场化、资本化经营的桎梏,并认为构建区域型环境资产包是提高区域性环境资本经营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47.
通过对入世以后中国企业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分析 ,从工业设计的角度出发 ,运用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为中国制造业如何参与未来的竞争提出了具有企业形象、产品设计指导性意向。  相似文献   
948.
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税收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促进资源型城市实现产业转型,政府既需要通过税收政策筹措资金,又需要通过它来激励各类企业主动参与。主要从这两个角度探讨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税收政策,分别对应于资源型城市的税收返还和增值税改革政策。税收返还不仅较好地兼顾效率与公平,而且相对于资源型企业税率降低政策更加有效;在资源型城市进行消费型增值税试点,促进其中的投资增长和企业的流入与发展。  相似文献   
949.
产业结构调整是每一个力图使经济增长的国家和地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也是西部开发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而以前的探索和实践大多是适应性的调整为主 ,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有一定的局限性。西部地区要解决好产业结构调整问题 ,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的调整。从产业结构变动的规律、国际和全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体制的改革和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950.
The disorganization thesis concentrates upon globalization and market dynamics, which are believed to trigger the breakdown of any kind of institutional structures. The diversity of capitalism approach, by contrast, places much emphasis on the persistence of distinct paths of national economies. Referring to comparative data from the OECD and other sources it is shown that some variables indicate a robustness of national styles of capitalism. Others hint at resemblance: e.g. there is a striking synchronization of the overall and sectoral wage developmen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industrial disputes, and the class composition tends to become more similar. A move beyond the disorganization thesis and diversity of capitalism approach is suggested. 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profound impacts of trans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knowledge carriers in the form of experts and guideli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