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02篇
  免费   449篇
  国内免费   124篇
管理学   2804篇
民族学   10篇
人口学   82篇
丛书文集   340篇
理论方法论   399篇
综合类   3374篇
社会学   482篇
统计学   68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256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239篇
  2017年   269篇
  2016年   277篇
  2015年   286篇
  2014年   420篇
  2013年   673篇
  2012年   477篇
  2011年   473篇
  2010年   393篇
  2009年   374篇
  2008年   390篇
  2007年   405篇
  2006年   424篇
  2005年   409篇
  2004年   332篇
  2003年   287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This article explores two problems analysts face in determining how to estimate values for children's health and safety risk reductions. The first addresses the question: Do willingness‐to‐pay estimates for health risk changes differ across children and adults and, if so, how?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the article first examines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age and risk preferences on willingness to pay. A summary of the literature reporting empirical evidence of differences between willingness to pay for adult health and safety risk reductions and willingness to pay for health and safety risk reductions in children is also provided. The second dimension of the problem is a more fundamental issue: Whose perspective is relevant when valuing children's health effects—society's, children's, adults‐as‐children, or parents'? Each perspective is considered, followed ultimately by the conclusion that adopting a parental perspective through an intrahousehold allocation model seems closest to meeting the needs of the estimation problem at hand. A policy example in which the choice of perspective affects the outcome of a regulatory benefit‐cost analysis rounds out the article and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52.
对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反思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诉讼中不适用调解几乎成为众口一词的铁律,究其原因是行政权的不可处分性、高权性及命令性。本文对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这一问题从理论及实践角度进行思考,认为我国行政诉讼中应建立调解制度,并在借鉴国外诉讼调解制度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构建提出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53.
农业生产领域因其要受气候条件、自然灾害、技术的改变、信息的不完全、国家政策的变动,有着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殊风险性,而我国农户大多又是风险规避者,所以,如何降低农业生产中的风险,及如何看待降低风险的方式在中国的实效性问题,成为目前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4.
我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发展上与外资银行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面对外资银行进军中国市场的事实,我国商业银行只有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才能抵抗外资银行的冲击。发展中间业务必定伴随着风险的出现,特别是与业务发展相关的风险巨大,银行自身必须从内部做好相关的风险防范与管理;同时,银行监督管理部门也要从外部做好相关的风险管理工作,来保障和促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55.
We discuss the issue of using benchmark doses for quantifying (excess) risk associated with exposure to environmental hazards. The paradigm of low-dose risk estimation in dose-response modeling is used as the primary application scenario. Emphasis is placed on making simultaneous inferences on benchmark doses when data are in the form of proportions, although the concepts translate easily to other forms of outcome data.  相似文献   
56.
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问题已经引起了各国经济界和管理当局的广泛关注。本文将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概括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营运风险和法律风险五类 ,探讨了各种风险的成因 ,并提出了防范和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57.
风险投资家的双重逆向选择风险规避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险投资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投资者与风险投资家之间、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存在着双重逆向选择风险。在融资阶段的信号传递机制中,作为代理人的风险投资家,选择融资计划书信号,向作为委托人的投资者传递其能力信号,投资者据此修正自己的先验概率,然后根据后验概率,与风险投资家签定合同规避风险;在投资阶段的信息甄别机制中,作为中间委托人的风险投资家先提供合同,这时唯一可能是分离均衡,即不同类型的风险企业家选择不同的合同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58.
公益诉讼的程序难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公益诉讼的败诉现象,可将其归于观念和法律制度原因,这两个原因使公民无法成为公益诉讼的原告。本文提出应针对不同类别的公益诉讼分别适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程序,并在行政诉讼程序中将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同时赋予公民和检察机关。  相似文献   
59.
当前 ,在政府经济职能重新定位过程中 ,我们应特别关注以下三个问题 :产权保护制度、限政政府模式、社会风险承受能力。建立产权保护制度是政府经济职能重新定位的出发点 ;构建限政政府模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逻辑要求 ;以改革促稳定、建立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 ,从而提高社会风险承受能力 ,是为改革提供稳定社会基础的必经之途。按照这三方面的要求来创新政府经济职能 ,就可以使政府的经济职能基本上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对它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0.
国家卫生部2001年6月7日颁布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和国民及政府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标准,给进入21世纪的中国水务工程市场带来了喜人的市场机遇,但是也存在着巨大的融资困难。BOT模式是解决融资困难的一条极其有效的途径。内资民营企业的加入将成为中国BOT水务项目的主体。通过实例对BOT水务工程存在的风险以及规避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