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991篇 |
免费 | 2622篇 |
国内免费 | 72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254篇 |
劳动科学 | 20篇 |
民族学 | 972篇 |
人才学 | 16篇 |
人口学 | 1028篇 |
丛书文集 | 8326篇 |
理论方法论 | 3881篇 |
综合类 | 48443篇 |
社会学 | 5455篇 |
统计学 | 194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篇 |
2024年 | 460篇 |
2023年 | 575篇 |
2022年 | 613篇 |
2021年 | 770篇 |
2020年 | 1055篇 |
2019年 | 1121篇 |
2018年 | 1061篇 |
2017年 | 1279篇 |
2016年 | 1289篇 |
2015年 | 1483篇 |
2014年 | 3518篇 |
2013年 | 5361篇 |
2012年 | 4392篇 |
2011年 | 4900篇 |
2010年 | 3940篇 |
2009年 | 3944篇 |
2008年 | 4119篇 |
2007年 | 5029篇 |
2006年 | 4962篇 |
2005年 | 4422篇 |
2004年 | 4106篇 |
2003年 | 4038篇 |
2002年 | 3331篇 |
2001年 | 2860篇 |
2000年 | 1547篇 |
1999年 | 484篇 |
1998年 | 293篇 |
1997年 | 208篇 |
1996年 | 195篇 |
1995年 | 143篇 |
1994年 | 100篇 |
1993年 | 110篇 |
1992年 | 92篇 |
1991年 | 87篇 |
1990年 | 46篇 |
1989年 | 78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62篇 |
1983年 | 38篇 |
1982年 | 39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17篇 |
1979年 | 18篇 |
1978年 | 14篇 |
1977年 | 3篇 |
197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清人年龄问题非常复杂,既有官年与实年之别,又有因传闻、传抄、版刻、校对、推算等方面不确、不慎而造就的错误;即使是来自本人自述或来自亲友的讣告、碑志、行状、家传、家谱等材料,也不尽可靠;至于正史、地方志及其他人物传记中所载,由于多来自该人物家族提供的行状、墓志、家传等,文献已经二次传抄,致误概率更大。欲研治清人年龄乃至古人年龄,有四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明确文献优先等级;二是善于利用参照系;三是掌握古人一些特殊的年龄表达习惯;四是多闻阙疑。 相似文献
82.
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从国家战略层面全面提升广州科学发展实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从国家战略层面明确了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如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提升科学发展实力,成为广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大使命。本文从广州实际出发,就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提升科学发展实力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3.
人力资本流动与人口流动相关却不相同,本文采用2010-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流动方向和流动强度两方面对我国省际人口流动引致的人力资本流动现象加以研究。结果表明从流动方向分析,各省人口净流动方向基本呈现时间一致性并且流入流出区域具有稳定性。在调查期间人口净流出省份为16个,人口净流入省份为15个,没有明显变化。人力资本净流向与人口净流向完全一致,但省际人口净流向与高级人力资本净流向并不完全一致,山西、广西、重庆等省市的高级人力资本净流向始终与总人力资本净流向相反。本文采用流出流入比率和迁移选择中心两种指标测算人力资本流动强度,结果基本一致。人力资本流动中心与人口流动中心分布均较为固定。2010年人力资本流动强度最大的省份在2016年的流动强度也更强,流动强度在省际呈现惯性和马太效应。人力资本流入最强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人力资本流出最强省份始终包括安徽、四川、河南等省份。以人力资本流出弹性衡量人力资本流出强度与人口流出强度的相对强弱,东部地区、东北地区省份人力资本的流出强度始终大于人口流出强度,西部地区省份差异较大。考虑各省近五年经济增长状况,人口流动或者人... 相似文献
84.
85.
86.
该文通过分析新疆城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考虑新疆城乡问题,走以城带乡、以工扶农、以商促农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道路,才能实现新疆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7.
高校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一环。要在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完成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中国高校必须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中,必须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高校治理的法治化、科学化和民主化。为此,需要从系统科学方法论和善治理论出发,研究中国高校治理的内涵以及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途径。为此提出,坚持党的领导,把握好高校治理的领导制度;完善法治基础,把握好高校治理的科学架构;提升管理效能,把握好高校治理的支撑体系;加强民主管理,把握好高校治理的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88.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