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2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29篇
管理学   30篇
民族学   8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288篇
理论方法论   70篇
综合类   1680篇
社会学   126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01.
关四平  陈默 《求是学刊》2003,30(5):101-105
《三国志演义》是一部史诗性的悲剧作品,书中各色人物的悲情倾泻,既加重了作品的悲剧氛围,又冲刷掉了他们身上的神性光环或鬼域色彩,显露出活生生的"人"的鲜明个性,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书中人物悲情与认识内容此呼彼应,珠联璧合;人物悲情与道德观念表里互衬、水乳交融;人物悲情与悲剧题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等诸多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境界,具有典范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2.
杨国荣 《文史哲》2006,(5):125-135
《庄子》区分了体道之知与极物之知:后者限于经验领域,前者则指向形上的智慧;通过二者之分,《庄子》彰显了道的智慧对人之“在”的意义。体道之知与人的存在之间的关系,具体地展开为“真知”与“真人”之辩;真知在融入于意识与精神世界的过程中化为人的具体存在,人的存在境域又在不同的层面上构成了面向对象、敞开世界的本体论前提。以如何得道为指向,《庄子》一方面提出了坐忘与心斋之说,由此强调了解构、消除、净化既成精神世界对于把握道的意义;另一方面又突出了“以神遇”的直觉方式。对《庄子》而言,以道为内容的“真知”不同于经验层面的知识:经验之知所指向的是外部对象,“真知”则旨在提升人自身的存在形态(广义的成人),后者蕴含着认识与涵养、认识方式与存在方式的交融。  相似文献   
203.
樊丽  潘明娟 《唐都学刊》2006,22(6):53-56
汉文帝刘恒在位23年,他对诸侯王优容有加,主要有汉初的社会经济和他本人的个性特点两大方面的原因。也就是说,汉文帝即位初期的政治经济背景以及汉文帝本人的个性特点造成了他对诸侯王的优容甚至纵容,使得诸侯实力得以逐渐增强,终于威胁到中央集权。  相似文献   
204.
The study concerns prediction of gambling problems in 178 male adolescents (aged 16 and 18 years) who completed a questionnaire, which included the South Oaks Gambling Screen (SOGS), a version of the Temperament and Character Inventory and a number of questions concerning social background, emotional and life-style factors. About 27% of the boys gamble at least weekly. As many as 16% qualify as probable pathological gamblers according to the SOGS. Another 7% are at risk. None of the social background factors are related to severity of gambling problems. The only significant family factor is parental substance misuse. The optimal multivariate model predicts about 30% of the variance in gambling problems. The strongest factor is frequency of alcohol drinking. Several factors indicate a personality with problems in relations to others. Another factor indicates a dreamy personality. Unexpectedly, impulsiveness is not related to gambling. In conclusion, problem gambling among male adolescents is related to life-style and personality, especially in relation to others, but not to usual social background factors. Gamblers are asocial rather than impulsive. The nature of this finding should be further explored, since an asocial personality may point at genetics as well as to early social influences, as may the finding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gambling and parental drinking.  相似文献   
205.
刘怀荣 《文史哲》2002,(6):55-60
“盛唐精神”是在对“魏晋风度”进行完善、修正的基础上 ,形成的一种新的民族文化理想和精神范式。从文人个性和玄儒关系的演变来看 ,自然适意、脱俗求奇以及心灵需求的多样化构成了它最重要的三大特征。在盛唐文人身上 ,魏晋文人普遍具有的内在紧张和焦虑已经消除 ,仕与隐、玄与儒均得到了较为完满的统一。因而 ,他们的人格更健全 ,审美心理更加恬静平和 ,审美眼光更加精细入微  相似文献   
206.
刘建琼 《云梦学刊》2007,28(5):97-100
古来圣贤皆寂寞,深味此等寂寞,其中蕴有着一种且悲且壮且美的特质。从那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不哭而悲的悲凉心境,可以领略到一种庄严神圣的意境,可以欣赏到一种人格上的崇高美和艺术上的风骨美。  相似文献   
207.
作为一种具有强烈地方色彩的诗体,楚辞有着明显的文体感。楚辞的文体感,初备于《九歌》,确立于《离骚》,而为《九章》、《九辩》、《远游》所巩固。缠绵绯恻哀怨感伤的情感基调,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行文方式,芳草美人、求神问卜的巫文化事象,主人公超凡脱俗、光明峻洁的人格,是楚辞文体感的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208.
刘永莉 《齐鲁学刊》2003,(3):128-130
老舍创作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思考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提出了现代性的国民人格建设理想 ;二是对敷衍、自甘堕落等国民“劣根性”作了揭露和批判 ;三是揭示了传统国民性“家国一致”的理想人格的悲剧内涵。老舍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不仅在于批判国民性 ,而且在于建设国民性  相似文献   
209.
商业登记是创设、变更、终止商事主体人格的法律事实 ,其性质应按私法的规律运作 ,以促进社会秩序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10.
屈勇 《齐鲁学刊》2007,(2):89-92
“心本体”论是唐君毅美学思想最重要的哲学基础,这种观点以人类的心灵活动为“体”,而以各种文化意识为心灵活动之“用”。在唐君毅看来,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心灵和精神的求美活动。人们要真正表现美、欣赏美,不仅需要进行各种文学艺术活动,还要以“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之仁心来要求自己,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养成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