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6篇
  免费   274篇
  国内免费   61篇
管理学   73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06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2篇
丛书文集   380篇
理论方法论   476篇
综合类   3003篇
社会学   354篇
统计学   3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228篇
  2012年   294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280篇
  2007年   333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The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poverty situation in the Philippines, followed by a brief profile and assessment of two anti‐poverty programs: the Kapit‐Bisig Laban sa Kahirapan‐Comprehensive and Integrated Delivery of Social Services (KALAHI‐CIDSS) program and the Pantawid Pamilyang Pilipino Program (4Ps). Official statistics disclose that 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 in 2008 adversely affected Filipino households, leading to higher levels of poverty especially in rural areas. In response, government introduced an Economic Resiliency Program with social protection as one component. Sixty‐six social protection programs were launched, including the two under review. KALAHI‐CIDSS and the 4Ps apply poverty reduction strategies that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 rather than economic capital. They involve processes and relationships that aim to improve the other dimensions of poverty, such as lack of access to opportunities or deprivation of basic human necessitie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ports describe generally favorable outcomes from both programs. However, these gains at the household level need to be supported by relevant policy, enhanced public services and badly‐needed infrastructure programs from government, in order to sustain achievements culled from social protection programs and attain broader developmental impacts.  相似文献   
92.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我国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制度框架下,着力探讨了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两种新模式即商标权保护模式和专利权保护模式,并结合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特点从理论上对这两种保护模式进行了粗浅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93.
"乌日贡"大会是以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为背景,以表现古今赫哲人生产生活为主题,集民族民间文化体育项目为一体的综合性民族节日.在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逐渐成为濒危文化遗产之际,"乌日贡"大会无疑承载着抢救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重任.  相似文献   
94.
当前,我国民族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面临着相当严重的问题,《著作权法》、《文物保护法》、《商标法》、《专利法》等法律对民族传统知识的保护都不充分,存在诸多困难与不足。为此,我国应根据民族传统知识的特征,制定和完善保护民族传统知识的国内法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在保护目的、权利主体和客体、内容、期限、侵权行为及其责任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进而有力地保护与促进民族传统知识的正常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5.
旅游开发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主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西部地区民族旅游业的发展 ,民族传统文化的衰退和变迁问题日益突显。文章就保护民族传统文化 ,从保护的意义、对象、主体及动力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6.
对少数民族人权保护问题研究的重点,是少数民族人权的特殊保护(特殊权利或特殊保护措施)问题,但研究还十分薄弱。系统地认识国际人权立法与实践中关于少数民族人权的特殊保护,对我国少数民族人权保护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少数民族人权特殊保护的涵义、必要性、特殊权利、国家义务、特殊保护的限度、特殊权利的限制和克减等方面展开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9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式保护框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单纯的记录、保存和隔离的做法,不能有效地保护。本文提出引进旅游市场机制,调动政府、商家、学者和文化主体的积极性,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生存的土壤。  相似文献   
98.
近年来,政府债务危机频频爆发,国务院办公厅下文要赋予地方政府适度举债融资权,规范地方政府的举债融资机制.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 P P模式)被列入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之中,该举措对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缓解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对PPP模式适用于政府债务领域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在缓解政府债务的PPP具体模式中加以选择,并从法律层面保障PPP模式的实施.  相似文献   
99.
行政诉讼禁令判决,是指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人民法院作出的,要求行政机关不得实施某项行政行为的判决,是法院为制止违法行政行为可能造成的潜在性风险的一种预防性的判决方式。我国农村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中,现有权利救济机制存在环境司法治理模式边缘化、政府环境风险监管责任乏力以及事后救济难以恢复生态环境等缺陷,因此,亟有必要在农村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中引入行政诉讼禁令判决并进行相应的制度构建,从而达到防范环境风险、树立司法权威和保障农民环境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0.
话语研究不仅关心人们如何言说,而且更为重视分析决定言说方式的深层动因。“非遗”保护既是一个社会各阶层权力角逐的场域,又是一个可通过不断协商达成共识的平台。人们对于“非遗”保护的认识人言言殊的根本原因在于参与“非遗”保护的社会各阶层各自的利益诉求并不完全一致。“非遗”保护工作正是在争论中逐渐确立了自身的工作目标、指导原则、实施方案,体现了极强的话语建构性。“非遗”作为一种传统生活方式的隐形载体,活态传承性是其精髓与灵魂;“非遗”保护必须以人为本,只有让“非遗”与现实的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发生联系和耦合,“非遗”保护才可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