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0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33篇
管理学   118篇
民族学   33篇
人口学   22篇
丛书文集   273篇
理论方法论   82篇
综合类   1557篇
社会学   58篇
统计学   2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台州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内源性民间资本的积累、"互助"型的地方政府及发达的专业市场,是最大化自身收益的最优选择结果.这种独特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不仅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素材,也为严重缺乏资金和企业家资源的西部欠发达地区通过发展外向型经济来拉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能的借鉴.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证明了并不存在评价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优劣的统一标准关键在于寻找到最适合本地区特点,能在现有约束下,最大化自身收益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2.
西方地缘政治学说演进特点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地缘政治学说的百年演进具有思维观念和地理视野趋于完整的特点,地理因素逐渐由国际政治的"决定者"演变成"影响者",深受科学技术发展和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两种不同视角的地缘政治学说命运迥异,整个学说体系具有一定的学理性和鲜明的实践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3.
首先,指出Lemaitre等提出的高周疲劳损伤演化方程只适用于等效应力循环为等幅的加载情形.然后,基于等效应力循环为不等幅的加载情形,推导出适用于高周疲劳的损伤演化方程,说明上述等幅加载情形的损伤演化方程只是高周疲劳损伤演化方程的一个特例,且后者的结果更具一般性.  相似文献   
104.
物联网核心技术链演进及其产业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升产业竞争力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产业政策是促进和提升新兴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物联网核心技术链的演进以及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值得注意。物联网这一新兴产业内生的技术链和外生的产业政策构成物联网产业创新系统。在借鉴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物联网产业政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产业自主化发展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5.
传承与传承人论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化是靠传承而延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对非物遗产所下的定义强调的是“世代相传”和在社区、群体中“被不断地再创造”并有“持续的认同感”,与我国学界传统上理解的民俗(民间文化)强调其作者和传承者的身份有所差异。传承大致有四种方式:群体传承;家庭(或家族)传承;社会传承;神授传承。传承人主要现身于口头文学、表演艺术、手工技艺、民间知识等领域。对杰出传承人的调查和认定,传承人的权益和管理,是21世纪初正在进行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6.
《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因首论“异端”而为传统儒者所重视。尤其是宋代以来,伴随着儒学的理论拓展和历史演进,“异端”相应地被众多学者赋予了他技、小道、诸子百家、佛老、异己者、两端等内涵,其疆界逐渐扩展,直至以“异端”指称与儒家正道相左的一切思想学术形态。透过历代学者的诠释,我们可以看到儒学演进的脉络与轨迹。同时,从历代儒者的诠释中还可以看到,此章所蕴含的儒学发展观念也得到了多方面的展开。有的学者激烈地排斥“异端”,有的学者温和地对待“异端”,否定对“异端”的批判,甚至肯定“异端”存在的价值。在他们的诠释、阐发中蕴含了对儒学发展方式的不同思考。  相似文献   
107.
文章涉及的问题有三:一,大众文化经过了Popular Culture→Kitseh→Mass Culture→Culture Industry→Popular Culture的概念之旅,其中隐含着西方学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大众文化的认识、定位和价值判断.二,大众文化经历了从新兴文化到主导文化、从上层建筑到经济基础、从中产阶级文化到青年亚文化的演变过程,这意味着当今大众文化的构成、生产与消费机制等等已发生了种种变化.三,与此相对应,大众文化研究的姿态走向了公允平和,理论方法走向了多元共生,关联语境走向了后现代主义,聚焦领域走向了媒介文化,由此也带来了大众文化理论的不同景观.但无论如何变化,西方大众文化理论差不多都可看作“批判理论”、“文化研究”和“符号学”的变体.  相似文献   
108.
中国儿童出生登记制度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儿童出生登记的制度变迁,结果表明,中国儿童出生登记存在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在不同的时期,二者发挥的力量不一样,这取决于当时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因素,以及政府集权的程度;其次,出生登记制度作为一项重要而又不独立的制度,必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Natural hybridization among wingless carabid beetles of the subgenusOhomopterus (Carabidae, genusCarabus) is reviewed,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evolution of this subgenus discussed. Natural hybridization occurs between parapatric species of similar size. Two case studies of natural hybridization suggest that natural hybridization could have affected the evolution of this subgenus in different ways. When there is a large difference in genital morphology between hybridizing species, interspecific copulation often results in genital injuries that causes mortality of copulating individuals, and hence reduces the fitness of hybridizing individuals greatly. In such a case, hybridization may be effective in maintaining the parapatric distribution of the two species, and in the long term, may promote reinforcement selection for traits which are effective in prezygotic reproductive isolation. When the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 in genitalia is not so large as to cause genital injury, a hybrid population may be established at the intermediate zone between two parental species, provided that the immigration rates of the two species into the intermediate zone are small. Thus, natural hybridization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both divergence and reticulate evolution in this subgenus.  相似文献   
110.
郭家骥 《学术探索》2008,3(2):91-97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在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具体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既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又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作出创造性发展,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体系。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的民族理论、邓小平理论中的民族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民族理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又将这一理论体系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文章系统阐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阶段及其承前启后、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并对开创民族工作的新局面和达到民族理论研究的新境界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