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0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22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89篇
理论方法论   94篇
综合类   411篇
社会学   382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8 毫秒
111.
The night‐time economy is often described as repelling consumers fearful of the ‘undesirable Others’ imagined dominant within such time‐spaces. In this paper we explore this by describing attitudes towards, and reactions to, one particularly contentious site: the ‘lap dance’ club. Often targeted by campaigners in England and Wales as a source of criminality and anti‐sociality, in this paper we shift the focus from fear to disgust, and argue that Sexual Entertainment Venues (SEVs) are opposed on the basis of moral judgments that reflect distinctions of both class and gender. Drawing on documentary analysis, survey results and interview data collected during guided walks, we detail the concerns voiced by those anxious about the presence of lap dance or striptease clubs in their town or city, particularly the notion that they ‘lower the tone’ of particular streets or neighbourhoods. Our conclusion is that the opposition expressed to lap dance clubs is part of an attempt to police the boundaries of respectable masculinities and femininities, marginalizing the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of sexual entertainment through ‘speech acts’ which identify such entertainment as unruly, vulgar and uncivilized. These findings are considered in the light of ongoing debates concerning the relations of morality, respectability and disgust.  相似文献   
112.
本文从日常生活的"常态"概念入手,认为选择这样一个"常态"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家庭社会学是十分有意义的.具体地说,我们认为以被访人的生活史为切入点,去挖掘和揭示制度安排中的"盲点",应该成为家庭社会学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3.
建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与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力 《求是学刊》2004,31(6):56-60
科学知识社会学学者有着不同的社会学抱负和哲学抱负,他们在建构理论过程中充分借重了后实证主义知识社会学、相对主义和解释学资源,并对库恩的理论进行激进解读,同时在为自己的社会学理论辩护时采取经验主义立场,为哲学立场辩护时诉诸理性的力量,这恰好反映了科学知识社会学在知识论上的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114.
郑莉 《社会》2006,26(2):18-33
英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齐格蒙特· 鲍曼在4050 年发表的《社会学对后现代性的回应》(后收入《后现代性的通告》)一文中首次对后现代社会学与后现代性社会学进行了区分。鲍曼尝试用“社会性”、“栖息地”、“自我建构”与“自我组装”等概念分析当代西方社会崭新的人类状况。本文试图在阐述鲍曼关于后现代性社会学理论构想的同时,剖析这一构想所凸显的社会学在后现代状况下的理论定位及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115.
陆万胜 《齐鲁学刊》2002,(4):101-104
当代中国的通俗文化流行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通俗文化满足了大众不同层面的文化需求 ,同时 ,通俗文化对社会的主流文化有巨大的消解作用。从哲学、社会学、大众传播学的角度对通俗文化现象进行多方位观照 ,我们就能寻绎出通俗文化之所以产生的根本原因 ,并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这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6.
社会发展观是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社会学视角出发,探究我国高新技术园区发展内涵问题,对推进园区现代化建设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因此,应以社会学、哲学与经济学中的发展理论为起点,系统探寻园区科学发展的内涵渊源;以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性、实践性、协同性、人本性等为基础,合理把握园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科学发展特征;以理念强化为核心,全面认识园区科学发展对实现园区自身功能价值、解决园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协调园区社会利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7.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出了"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生成的"这一著名论断,并对女性的处境、女性的价值和女性的出路进行了探讨,点出了女性作为"他者"的原因。文章试从历史维度、生物学角度、社会学角度对其观点进行阐发,以有助于学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8.
法律现实主义在美国法律思想史上的地位极其显著,然而,以往对法律现实主义的理解颇为狭隘。在主流的法律现实主义之外,还有一种激进的法律现实主义长期为人们所遗忘。通过对这种激进法律现实主义的考察和对法律现实主义兴衰的探索,可以揭示法律理论在社会中形成的机制,从而提示我们对于法律理论的认识和运用应该如何保持反思。  相似文献   
119.
In this paper, we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in high school dropout rates among white, black and Hispanic students in 275 U.S. Met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s (MSAs) in 2000. Our analysis focuses on the impact of community and labor market conditions, in hopes of providing insight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ce and educational outcomes.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our regression models is mixed across racial groups, performing best for whites and Hispanics. Our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community factors – most importantly, same-race adult educational attainment in the community, teenage birth rates and residential stability – have a greater impact on dropout rates than labor market factor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as education reform moves toward broad-based solutions to improve student outcomes including dropout rates, it will b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 address the structural origins of inequality outside of schools.  相似文献   
120.
本文通过回顾人类生态学研究城市过程的视角与方法,分析处于城市生态体系中的大众传媒的共生与竞争的矛盾关系,及由此引发的异化现象。论述了大众传媒在城市环境中的发展动因以及与其他各个层面的生态组织之间的关系,得出大众传媒应以社会功能角色的回归作为在整个城市体系中寻求良性发展途径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