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026篇 |
免费 | 1860篇 |
国内免费 | 43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41篇 |
劳动科学 | 9篇 |
民族学 | 1319篇 |
人才学 | 7篇 |
人口学 | 751篇 |
丛书文集 | 8983篇 |
理论方法论 | 2462篇 |
综合类 | 44145篇 |
社会学 | 1521篇 |
统计学 | 168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306篇 |
2023年 | 338篇 |
2022年 | 496篇 |
2021年 | 465篇 |
2020年 | 538篇 |
2019年 | 500篇 |
2018年 | 492篇 |
2017年 | 603篇 |
2016年 | 723篇 |
2015年 | 1121篇 |
2014年 | 3182篇 |
2013年 | 3026篇 |
2012年 | 3847篇 |
2011年 | 4278篇 |
2010年 | 3546篇 |
2009年 | 3572篇 |
2008年 | 3780篇 |
2007年 | 4654篇 |
2006年 | 4703篇 |
2005年 | 4401篇 |
2004年 | 4092篇 |
2003年 | 4074篇 |
2002年 | 3283篇 |
2001年 | 2806篇 |
2000年 | 1425篇 |
1999年 | 350篇 |
1998年 | 164篇 |
1997年 | 128篇 |
1996年 | 80篇 |
1995年 | 74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43篇 |
1992年 | 41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7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蒙古族是热河地区主要民族之一。本文揭示了元、明、清时期该地区的蒙古族与其他民族间军事争战,造成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在和平时期各民族间互助合作,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52.
53.
民国时期的第三次康藏纠纷由国民政府主持调解,反映了国民政府对康区和西藏的统属关系。由于康藏纠纷的复杂性,国民政府在处理过程中的措施和原则,实际上是国民政府的治藏政策的综合反映。研究这一历史事件,有助于认识近代中国治理西藏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54.
近代是青海女性社会地位发生变迁的时期,本文从女性形体观的转变、女性教育等方面,论述了近代青海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55.
56.
国内有关哈尼族的研究近年来硕果累累,但有的论著中对某些史料的理解存在误区.本文以原始资料为依据,针对哈尼族研究中涉及到的<尚书·禹贡>记载与梯田的关系,明初黔西北、滇东北有无"和泥芒部府",康熙时参与反清起义的龙韬之地位与族属三个问题,进行了相关的考证分析,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看法. 相似文献
57.
论团结抗日民族政策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抗日图存,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团结抗日的民族政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各少数民族有自治之权,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尊重其语言文字和宗教习惯的自由。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抗日根据地认真贯彻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各少数民族的英勇抗战,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58.
民国的风俗变革与变革风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是时代大发展、社会大变革的时期 ,风俗的演进也进入到转型的阶段。风俗的全面变革促使了一系列变革风俗的产生。文章论述了当时风俗文化演进的三种趋势———对人的尊重、对迷信的涤荡以及政治因素的渗入 ,是民国风俗步入现代化进程的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59.
世界体系中的"华南经济圈"及其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优势问题--全球化背景下的华南经济圈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经济联系建构了世界华商网络 ,并以此融入世界体系 ,形成了整个“中华经济圈” ;而包括粤港澳台闽桂琼在内的“华南经济圈”则构筑了“中华经济圈”的圆心 ,并维系其经济增长 (“圆周半径”)的动态平衡。“华南经济圈”由闽台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环北部湾沿岸经济区和环南中国海经济区所构成 ,它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优势主要在于地缘经济优势、特区经济优势和会展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60.
现代民族素质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民族素质研究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智能素质在民族素质结构中的作用、体能素质与智能素质的关系、智能素质和传统文化及民族历史积淀对民族心理、意识素质的影响等方面,对民族素质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