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45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222篇
社会学   27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中国证券市场泡沫测度及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市场上的资产价格泡沫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每股收益作为股市内在价值,从波动性角度提出用泡沫测度方法来测度中国证券市场的股市泡沫程度,以此实证检验并分析中国股市从1996年末至2008年末各波动周期股市泡沫的波动性特征和泡沫程度,进而运用信息反馈和博弈理论探讨股市泡沫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42.
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当代社会已进入了"读图时代"。新闻图片报道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使其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方式之一,突发事件中新闻图片报道应遵循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全面性、新颖性、人本性等准则,唯有如此才能增强新闻图片传播信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3.
盈余质量与资本成本——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盈余质量和资本成本一直是西方实证研究的热点,以2001年~2004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采用DD模型和Jones模型计量盈余质量,检验公司盈余质量对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盈余质量显著影响公司资本成本,公司盈余质量越高资本成本越低.按照产权性质分类回归的结果表明,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越高资本成本越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市场能区分质量好坏的公司,能有效引导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44.
会计盈余信息选拔的不可能定理及其理论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等较为成熟的股票市场中,会计盈余信息的主要功能是定价,但是在政府管制较为严格的中国股票市场中,会计盈余信息的首要功能是"选拔".文章对中国证监会和上市公司之间的博弈构建了数学模型,提出了"会计盈余信息选拔的不可能定理":若以下两个条件存在--(1)监管部门设定选拔标准有一个上限,或(2)上市公司通过合法或非法方式虚报盈余的"虚报成本系数"较小,那么单纯依靠会计盈余信息将无法选拔出理想的目标公司.由此得到的可能的理论深化是:度量标准应当与契约形式相配合,如果制度环境本身限制了会计盈余信息作为度量标准的使用,那么改善的要点不应该集中于会计盈余信息本身,而应该在于调整博弈制度的安排.同时也为中国新会计准则执行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45.
采用事件研究的方法, 选取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季度财务报告, 研究了公告前后的订单流不平衡与盈余信息的关系。研究发现:盈余宣告前, 市场上存在盈余信息提前泄漏的现象, 订单流不平衡与盈余信息基本表现为显著正相关;盈余宣告日, 订单流不平衡与盈余信息基本显著正相关;盈余宣告后, 盈余信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融入到交易价格中, 表明中国股票市场尚未达到半强有效市场程度, 之后盈余信息对订单流不平衡不再产生显著影响。同时, 还发现订单流不平衡和盈余信息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受到订单流不平衡序列自相关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Marriage & Family Review》2013,49(2-3):137-158
SUMMARY

The expanding consensus about the advantages of two-parent families, together with the rising number of children growing up without the presence of both parents, has stimulated policy-makers to look for ways of increasing fathers' involvement. This paper examines two sets of questions relevant to these policy initiatives. The first concerns the patterns of involvement between fathers and children born outside of marriage. The paper defines father involvement as a continuum ranging from no visitation, to frequent visitation, to co-residence with the child, and to co-residence along with marrying the mother. We examine this involvement in specific years and over time. One key finding is that most fathers of nonmarital children in their late twenties and early thirties are highly involved with at least one of their nonmarital children. In addition, we find that cohabiting relationships and frequent visitation are often unstable, sometimes changing toward lower involvement, while in other cases changing toward higher degrees of involvement. A second question we address in this paper is whether father involvement leads to increased earnings. We find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reased involvement of fathers and their subsequent hours of work and earnings.  相似文献   
47.
姚宏  魏海玥 《管理评论》2012,(6):137-145
针对当前国内外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中存在的信息量繁多、关系错综复杂、研究脉络不清晰等问题,运用科学计量学信息可视化方法,绘制了盈余管理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进一步明晰了盈余管理研究领域的核心研究群体、权威专家、主要国家或地区、核心期刊,以及各自的平行关系。研究全面展示了盈余管理研究的前沿网络图景,对于研究者全面掌握盈余管理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和前沿状况,明晰研究方向和研究脉络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8.
盈余管理、公司治理与可转债绩效滑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可转债融资为切入点,以2000年至2008年为研究期间,以中国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采用PSM方法对初始样本进行配对以控制样本自选择问题,对再融资后的绩效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探讨引致可转债再融资后绩效下滑的原因。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发行可转债的公司绩效显著差于配对公司;在可转债转股高峰期,发行可转债的公司通过盈余管理向上调整当年利润,即存在基于转股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虽然发行前盈余管理反转是可转债发行后绩效下滑更多的原因之一,但是公司治理却能够有效地制约盈余管理反转效应对可转债发行后绩效滑坡的影响;在保持对可转债发行前和转股高峰期的盈余管理予以重点监控外,加强公司治理的建设更是防止发行后业绩下滑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9.
对资产减值准则变迁前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状况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具有调增利润动机的微利企业、扭亏企业均倾向于少计提减值准备,提高减值准备的转回比例;具有调减利润动机、为以后通过减值准备转回调增利润的当年亏损企业,均倾向于多计提减值准备,降低减值准备的转回比例。2007-2008年度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实行后,上述调整利润的状况减弱或不成立,表明会计政策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50.
前期基于应计项目操控的研究发现,国有控股、机构投资者有助于抑制盈余管理,从而有利于改善公司治理.目前,许多学者发现公司更倾向于实施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那么国有控股、机构投资者是否也有利于抑制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国有控股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水平显著高于非国有公司;机构投资者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但国有公司的机构投资者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显著小于非国有公司.上述结果表明,从真实盈余管理的角度来说,国有控股不利于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能够改善公司治理,但其作用在国有公司中受到一定程度限制.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已有的国有控股治理作用的文献是一个校正性的补充,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治理和改革有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