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6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1.
新时代的医疗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拥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课程思政在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整合医学人文课程和专业课程资源并结合医学专业课程的特点及价值理念,挖掘并提炼了家国情怀、医者精神、职业道德等课程思政“十元素”,探索形成了医学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相融合的政—思—课—程“PCCC四步走”实践途径,初步建立了课程思政评价机制,并以系统解剖学课程为例进行阐释,为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运用教学实验法、问卷调查等方法,依据研究型教学的理论,结合运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的特点,进行实验研究,探讨研究型教学对运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的影响,并与传统型教学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黄芪、石菖蒲、川芎三药研磨成粉,敷贴于大椎、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四穴,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根据MMSE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MMSE评分在治疗后8周明显增高(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40.6%,对照组总有效率13.3%,两组有差异(P=0.016)。结论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对于血管性痴呆的恶化进程有良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外科学与局部解剖学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医学课程,但分属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两者缺乏有效的衔接与充分的交流.为更好地培养医学人才,打破传统的课程框架,整合外科学与局部解剖教学,创立“模型及小动物外科技能训练—尸体解剖—手术观摩、视频教学及虚拟手术操作—大动物手术实验”四阶段实践教学,有效促进了外科学与局部解剖学的融合,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改善了学生知识理解与掌握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盐酸多奈哌齐联合杏丁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采用盐酸多奈哌齐5mg 每晚临睡前口服,共治疗4周;另给予杏丁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2周。对照1组采用盐酸多奈哌齐5mg每晚临睡前口服,共治疗4周;对照2组采用杏丁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 次,共2周。治疗4周后用HDS测定3组的评分差值,将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5%,均显著高于对照1组(69.23%)和对照2组 (57.69%)。(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联合杏丁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优于两种药物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16.
对水青树叶的形态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报道了其在扫描电镜下的观察结果,并据此探讨了水青树的系统分类位置,认为水青树科归入金缕梅亚纲的昆栏树目较合适。  相似文献   
17.
企业间绩效差异主要驱动因素来自产业层面还是企业层面一直是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核心问题。随着商业环境的巨大变化,商业模式逐步凸现为驱动企业绩效的一项新的战略因素。基于文献回顾,本文建立起一个多维度、平衡且量化的商业模式分类体系,运用ANOVA方差分析法对2008年中国有色金属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考查商业模式分类选择对各类企业绩效的影响。论文取得有力的支持证明:商业模式确实导致明显的企业间绩效差异,但对于不同方面的绩效指标具有差异化的影响,商业模式对盈利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成长性和市场价值,而对运营效率的影响最不显著。这加深了人们对商业模式分类的理解,并为企业竞争优势和卓越绩效的来源提供了新的解释即商业模式效应,补充传统的产业效应和企业效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设计了中国水蛇的常规解剖实验方法,观察内容包括外形、消化、呼吸、循环、泄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has remained central to the study of human facial expressions since Darwin’s [(1872/1998). The expression of the emotions in man and animals (3rd 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sightful observations on the presence and significance of cross-species continuities and species-unique phenomena. However, cross-species comparisons are often difficult to draw due to methodological limitations. We report the application of a common methodology, the 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 (FACS) to examine facial movement across two species of hominoids, namely humans and chimpanzees. FACS [Ekman & Friesen (1978). 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 CA: Consulting Psychology Press] has been employed to identify the repertoire of human facial movements. We demonstrate that FACS can be applied to other species, but highlight that any modifications must be based on both underlying anatomy and detailed observational analysis of movements. Here we describe the ChimpFACS and use it to compare the repertoire of facial movement in chimpanzees and humans. While the underlying mimetic musculature shows minimal differences, important differences in facial morphology impact upo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detection of related surface appearance changes across these two species.
Sarah-Jane VickEmail: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法对中国樱桃矮变株和正常株的茎、叶进行了解剖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樱桃矮变株由于其茎、叶结构发生了变异而使其具有一定的矮化作用,故建议定名为中国樱桃短枝型或短枝樱桃较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