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400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25篇
人才学   31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408篇
理论方法论   52篇
综合类   683篇
社会学   92篇
统计学   17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259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内需不足是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矛盾之一。城乡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又是内需不足的主要因素。而城乡差距的综合体现就是"三农"问题。该问题的长期存在必然导致我国宏观调控难度加大,众多学者都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本文先将各学者在"三农"问题的成因、解决思路以及农村社会保障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做一述评,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前期相关政策的执行情况和我国国情,得出"三农"问题的彻底解决需要运用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组合政策。长期政策在于建立与计划生育相结合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实现减少农村人口、最终根本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目标;短期政策是针对各时期具体突出矛盾的阶段性制度设计,旨在缓和"三农"问题的集中爆发。  相似文献   
102.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要实现引智成果共享与普惠,使成果惠及更多地区更多人,关键在于示范推广。为此,国家外国专家局加快实施引智成果示范体系建设,加大力度抓好“三个一批”:建立一批示范基地;优选一批示范单位;做大做强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品牌项目;树立一批有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典型,通过对外国专家典型事迹的宣传,进一步发挥榜样的作用,扩大引智工作影响和引智成果效应。  相似文献   
103.
江俊伟 《理论界》2009,(2):66-68
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针对农民在市场经济中主体地位缺失、农业缺乏法制保护等现实,顺应世界民主法治化的时代潮流,把批判吸纳西方法治思想、继承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与解决"三农"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深入阐述了依法治农"长期论"、"系统论""实践论"、"结合论"和"统一论"等思想,既是对依法治国方略内涵的丰富,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但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这个问题的稳妥解决,对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三农"问题是一个系统的问题,农业、农村、农民是三个不同维度而又相互关联,而农民问题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从农民问题身上寻找突破口,发挥农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文章全面反映了"三农"问题的现状--农业基础脆弱,农村发展落后,农民生活穷苦;分析了"三农"问题的成因--人地关系紧张,观念陈腐落后,教育水平滞后.在此基础上,文章针对农民问题提出了应对之策,即所谓的"九字方针"--启民智、予民利、赋民权.  相似文献   
105.
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龙头企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获得了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我国"三农"问题仍然相当突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出路在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要从龙头企业自身和政府两方面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06.
吕冰 《社会科学论坛》2008,(10):196-19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农"问题是关键,而"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取决于农民素质.因此,实现农村小康,当务之急就是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本文从枣强县实际调查出发,分析了当前新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7.
有关传统小农具有何种理性的争论,存在两派对立的观点,即传统农民是社会理性还是经济理性。这两派观点分别持“实体经济学”与“形式经济学”的立场.在各自的形成中涌现了一系列的代表性人物和著作。但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在两派的对立争论之外,也不乏出现调和的“第三条道路”.认为现实中的小农是两种理性的综合体。重新梳理、反思这一经典小农理论的最大意义.在于构建本土方法论以及对当下中国“三农”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8.
德国城乡等值化模式在中国南张楼村的实验,是一次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落后农村如何摆脱历史困境"问题的全新探索.尽管该实验在中国农村并没有显示出令人信服的普适性,实验本身也超越了德国专家理想中的中国农村建设标本,但它却是中国人为"三农"命题求解的一次独特实践,对于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和借鉴价值仍是非常深刻和巨大的.  相似文献   
109.
三农”问题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党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110.
《东岳论丛》2017,(10):75-85
农村金融的发展与三农问题的解决息息相关。农村金融供给的不足是困扰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但关于农村金融缺口的测算,始终都是困扰社会各界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攸关支农惠农政策重点的判断以及政策力度的把握。为此,我们根据近三十年来的相关数据,基于ARMA模型,研究测算我国农村金融的理论融量,并估算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实际融量,从而计算得出我国农村金融的融量缺口(信贷缺口);最后再基于实证研究,分析给出造成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关的改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