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13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7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68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155篇
社会学   17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李凤凤 《船山学刊》2013,(2):151-156
李贽在二十多年的官场生涯中,因父亲和祖父去世而两次去官返乡的丁忧守制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是其仕宦蹉跎、子女多夭等种种厄运的重要诱因。现实的遭遇,使他对礼制的合理性表示质疑,进而对孝道加以理论思考,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丧葬观和孝道论,这也是他反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一、“撒尔嗬”及其内容 在清江流域土家族聚居的崇山峻岭之中,至今流传着一种独具特色、以欢乐的跳舞形式悼念亡人的民族民间舞蹈,当地人俗称之为“跳丧”。跳丧舞,又叫跳撒尔嗬、跳丧鼓,是土家族古老的丧葬仪式歌舞,在清江流域土家族聚居区有着极其久远的历史。丧鼓有“跳丧”与“坐丧”两种形式。跳丧为亦歌亦舞,因其唱时多用衬词“撒尔嗬”,故又叫“跳撒尔嗬”。坐丧是只歌不舞,有的地方叫“闹灵歌”或“闹丧歌”等。不管是跳丧或坐丧,均需击鼓而歌,其歌词统称丧鼓歌。鄂西士家族地区的史志对丧鼓歌均有记载,其中以巴东和长阳的记载较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3.
论吴越丧葬文化的区域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吴越区域文化之内丧葬文化或习俗的独特特征进行概括和研究,揭示丧葬文化与区域文化历史背景、自然生态环境、文化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关联,并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证明文化的区域性存在.  相似文献   
14.
凉山彝族的丧葬习俗历史悠久、仪式复杂,较完整的保留了原始风貌,反映出浓厚的原始宗教文化色彩,同时也透射出凉山彝族的鬼神观、生活禁忌、性别意识,以及通过祭祀圈反映出社区内部的交往情况,是研究彝族民俗文化和宗教生活的活素材.  相似文献   
15.
根据大量的考古发掘资料 ,说明卡约文化墓葬出现的诸多丧葬习俗 ,均源自当时人们的灵魂观念 ,并由此产生了各种丧葬礼仪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考古和文献材料 ,对六朝时期儒释道“三教”对岭南地区丧葬习俗的影响作了分析 ,认为三教或单独或综合地产生影响 ,使此期岭南地区的许多丧葬习俗留下了它们的烙印  相似文献   
17.
死亡是人生的最后归宿,丧葬是对一个生命结束的最后处置仪式和对生命体死亡超越的一种寄托。中西方传统丧葬在举办主体及程序、墓地选址及建设、丧葬基调、丧葬用具等习俗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从中可以折射出中外文化的不同。受中国城市化建设以及西方文化在华传播的影响,中国现代丧葬仪式开始呈现出程序化、中西文化交融的特征。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摒弃封建迷信的同时,中国应该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出文化最强音。  相似文献   
18.
从绕家人的民族节日、婚礼习俗、丧葬习俗、民间禁忌等方面论述了祖先崇拜在绕家人生活中的作用,并简要分析了绕家人祖先崇拜的原因和特点,认为祖先崇拜是维系绕家人作为一个群体的重要信仰纽带,为文化人类学者研究绕家人以及绕家人的群体认同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9.
社会记忆并非完全仰赖纪念仪式和身体实践。基于麻山苗族有关英雄亚鲁的仪式操演及口头叙事的人类学考察,社会记忆亦可通过丧葬等社会日常生活仪式的操演来表达,并且在表达的过程中,来自国家、学者、社会团体等外界他者的建构,使原本属于族群的记忆超越民族的界限而成为全社会的公共记忆。社会记忆的表达和建构与生态、历史进程、社会文化、人群互动等要素紧密关联,只有将其置于特定的社会生活与实践,才能把握它的运行机制与逻辑。  相似文献   
20.
罗佳 《民族学刊》2017,8(4):68-76,122-123
近年来,苗族史诗及苗族仪式音乐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大多侧重对仪式中史诗唱诵的文本译介或价值分析,缺少对音乐的描写及调查研究.我们注意到,苗族史诗的唱述是与其民族的民俗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为此,本文结合田野调查资料,聚焦于川南苗族丧葬仪式上苗族史诗的唱述音乐之民俗环境、音乐形态、史诗语言韵律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显示,苗族史诗的唱述音乐作为较特殊类别的仪式音乐,由多种乐器声响和人的声音相交融,是其民族的音乐、语言和信仰观念的综合表达.把握其唱述与传承的相关关系,对拓展民族音乐学的视野具有学术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