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7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25篇
人才学   1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70篇
理论方法论   49篇
综合类   316篇
社会学   79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中国现代所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革,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西文化的大门,也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敞开。本文主要论述十九世纪中西绘画的特点,主要的画派,代表人物,创作手法的运用。通过本文,可以了解中西绘画在十九世纪的发展趋势,以及在时代背景下中西文化相互借鉴的卓越成果。  相似文献   
62.
教学评价是完整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和教学特点,教师宜采取多层次、多样性、动态长效教学评价机制。教师应当改变单一的教学评价标准,要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因材施评,以各种形式丰富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让教学评价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开掘学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63.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源远流长,自十九世纪初以来,更有崭新的创树和蓬勃的发展。在此期间,1912年17岁的刘海粟,在上海创办中国较早的一所美术专科学校——上海图画学院:1918年和1919年林风眠、徐悲鸿赴欧洲学习西方艺术:之后相继游学归国的关良、  相似文献   
64.
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是徐复观新儒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所作阐释的要点在于:中国艺术精神可以概括为以孔子和庄子所显出的两个典型,而只有庄子的艺术精神才是彻底的纯艺术的性格。庄子的艺术精神导出了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在画论及绘画方面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促使中国古代绘画由人物画转向山水画。在庄子的艺术精神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画,在现时代中仍有其重要的意义,是一支对“现代文化的病痛”具有很好疗效的“镇痛剂”。  相似文献   
65.
中国画是民族精神和气格的象征,当代中国画的创作在传统理念与创新意识、形式的多样性与情感的诸多矛盾中发展。而提高创作主体的修养关乎作品格调的高低,以现代意识和民族精神为契机,把握时代给于中国画的要求,真诚的面对自然,面对心灵,努力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的艺术作品,为中国画在21世纪的艺术之林争得有话语权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66.
文诗画相通于势,构图熔铸于势,胸怀开拓于势,从这三个方面皆可以看出“置阵布势”对中国画创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7.
中国画的意境来自笔墨情趣 ;中国画的神韵来自离形得似 ;中国画的风格来自以形写神 ;西方绘画由“极似”走到“极不似” ,中国画都坚守“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观念。历代中国画的实践证实了绘画的抽象性与具象性互相渗透 ,互相溶合 ,既对立又统一 ,构成了中国画的独特艺术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68.
平民化是宋代绘画有别于前代中国绘画的一大特色,之后中国画的发展深受其影响,无论是其参与群体,还是其绘画对象,处处都显示出平民化特征.  相似文献   
69.
王怡强     
《人才开发》2008,(6):63-63
1946年生于江苏,守砚斋主人,味禅轩弟子,号泓济。现为上海美协海墨中国画会会员;民革上海香山书画社社员;赵朴初研究会会员;海天书画院院士;泰州梅兰芳纪念馆特聘画师。  相似文献   
70.
靳祺 《科学咨询》2003,(24):12-12
构图在传统绘画中称之谓"章法""布局".晋顾恺之在画论中称之谓"置陈布势",南齐谢赫在"六法"中称"经营位置".章法在创作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构图形式是一张作品的大效果,一望而知;作品能否被观众接受,能否吸引人,首先是大效果起的作用,要把握住大效果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