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8篇
管理学   441篇
劳动科学   155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55篇
人口学   95篇
丛书文集   460篇
理论方法论   149篇
综合类   1422篇
社会学   448篇
统计学   3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310篇
  2008年   360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魏骅  尤吾兵 《学术界》2012,(11):65-73,283
死亡恐惧是人类的本能表现,而我们民族强烈的死亡恐惧更多是传统儒家文化塑成的。"恶死、讳死、慎死、哀死"是传统儒家文化对死亡认识的四个维度,而这又使儒家文化在生死问题上凸显出"喜生厌死"的伦理性格,也就是主要在这种生死伦理文化观的影响下,造成了我们民族对待死亡的强烈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962.
李琳 《河北学刊》2012,32(4):250-252
灾难片作为好莱坞电影的一种类型,通过影像表现人类生存的永恒主题——灾难、死亡与生命。本文从三重生命美学角度出发,着重分析好莱坞灾难片受欢迎的原因:在灾难中体验死亡,在死亡中唤醒生命,从而追问生命的意义,并传达对当今社会问题的终极思考。  相似文献   
963.
约翰·济慈和艾米莉·狄金森虽身处不同的时代和国度,对美与真的追求和理解却颇为相似。在济慈的《希腊古瓮颂》、狄金森的《我为美而亡》及其他代表诗歌中,两人始终坚持独立创作,都显示出消弭身份的创作理念,济慈提出自我否定力,狄金森则表达无人与缺席;两人都对生与死、短暂与永恒的二元对立加以解构和调和,济慈描述易逝的永远,狄金森则关注永生的死亡。以此独特而相通的观念,济慈和狄金森为身份与永恒这两大谜题作出了解答。  相似文献   
964.
《死亡诗社》是一部经典的电影作品。在这部电影作品当中,作者描述一群学生在传统教育体制下所经历的挣扎与反抗。也正是因为这种压抑的教育体制,影片才能通过学生在基廷先生的影响下对梦想与自由的追求,表达出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于自由和梦想的无限渴求。本文主要对《死亡诗社》中所表达的自由与梦想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965.
“蓝鲸”死亡游戏是一种新型的网络自杀游戏,严重威胁着青少年的生命安全。通过塑造独特的死亡审美,“蓝鲸”聚集了有自杀意向的人群,通过理性的游戏设计帮助玩家逐步克服死亡恐惧,实施自杀行为,游戏模式的网络化传播使得“蓝鲸”得以在全球扩散。现代社会的个体化、理性化、技术化特征,既是网络自杀行为得以形成、实施和扩散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青少年网络自杀的深层动因:个体化时代的信仰危机,让青少年感觉到孤独与虚无;“园艺文化”影响下对青少年理性化的培育和“裁剪”,压抑了其生的本能并唤起了其死的本能;技术异化与道德盲视折射出技术进步的社会风险。控制和预防青少年的网络自杀行为,要加强集体教育,克服社会信仰危机;引导个性发展,发展学校社会工作;规范技术使用,重视网络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966.
疫苗在造福人类的同时,裹挟着未知的风险。我国近年来出现多起合规疫苗致害事件。受困于合规疫苗致害救济途径的单一与难以落实,导致产生许多救济不足的个案,正是这些个案的不公,使得群众对政府的信赖逐步减少。本文相较邻国日本以及欧美等国的先行经验,对合规疫苗致害国家赔偿制度如何介入进行了相关研究,在推动国家权责一致、促进国民诉讼中力量平衡、限制行政裁量权滥用等方面,给我国提供了借鉴经验。从国家职能的转变、归责原则的转化以及社会风险的分担这三个角度来看,国家赔偿制度的引入已经具备了充足的条件与时机。  相似文献   
967.
通过对1982-2010年间我国老年人口年龄别死亡概率的考察显示,近30年来我国老年人口的死亡概率随时间推移而不断降低,表明我国老年群体的健康状况和年龄内涵正在发生改变.与此同时,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老年人口的生活生产方式,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能力与机会,从而使得后世代的老年人往往比前世代的老年人"更健康"、"更年轻",因此,有必要重新思考对老年人的传统定义.此外,中国老年人口死亡概率的变化也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地区差异以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说明对中国来讲,要完成死亡模式的根本转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充分认识这些差异性的基础上重新定义老年,将使得我们对老龄社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也将有助于我们重构未来常态化老龄社会的公共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968.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年人死亡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多数的老年人面对死亡时采取回避或否认的态度,感到焦虑不安。死亡焦虑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长期以来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对老年人的死亡焦虑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的死亡焦虑一直缺乏科学规范的测量工具。本文引入国外常用的死亡焦虑量表DAQ(Death Anxiety Questionnaire),利用安徽省农村老年人福利动态跟踪调查2015年第六期的数据,验证其测量中国农村老年人死亡焦虑的适用性,分析中国农村老年人死亡焦虑的水平与结构。结果表明DAQ量表基本适用于测量中国农村老年人的死亡焦虑,农村老年人的死亡焦虑有其特殊的结构特征,包括对苦难的恐惧、对角色丧失的恐惧和对孤单的恐惧三个重要的方面。农村老年人的死亡焦虑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对苦难的恐惧是其死亡焦虑产生的主要来源。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不同社会人口特征的农村老年人其死亡焦虑水平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本文还对影响中国农村老年人死亡焦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进行讨论和分析。本研究对于科学评价中国农村老年人的死亡焦虑状况,进而提出适宜的社会政策和社会服务提供了有价值的工具。  相似文献   
969.
三年困难时期非正常死亡人口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年)我国非正常死亡3000万人是个值得商榷的观点,必须进行全面系统的考量和原因分析.文章以1955 ~1957年平均死亡人口作为基准,结合1953~1964年死亡漏报及其纠正的状况,可以估算出三年困难时期非正常死亡人口约为400 ~ 500万人.非正常死亡人口在分布上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域结构、年龄结构以及性别结构上的差异.此外,造成大量非正常死亡的原因非常复杂,难以从单一的因果关系中寻求答案.但种种迹象表明:这批非正常死亡人口是以饥饿死亡类型为主、其他死亡类型为次;以抗灾能力不强引起为主、以地方救灾失误引起为次.尽管非正常死亡几百万人的教训值得反思,但不能抹杀中国政府应对饥荒所做的努力及其取得的成效,更不能借此上纲上线,意图否定新中国前30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970.
案情简介 陶某系C市W区小吃店经营者,刘某系该店服务员。2014年11月1日23时,刘某在工作时摔伤。2015年10月9日,刘某向W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该局经审查受理后作出《认定工伤决定书》,认定刘某此次所受事故伤害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一)项之规定,决定予以认定为工伤。刘某遂向W区人民法院提起工伤保险待遇民事诉讼,要求被告陶某支付各项工伤保险待遇95620.7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