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9篇
社会学   37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浪漫依恋也称婚恋依恋,是指伴侣间的一种情感联结.依恋模式的稳定性至今仍存在争议.在消极情境下依恋系统会被激活,同时引起相应的情绪,使伴侣之间的交流互动产生变化.跨文化研究显示,部分文化可能不适合用两种维度或四种类型进行划分,这当中涉及测量工具的等值问题.中国化的浪漫依恋研究须考虑文化的特殊性,中国伴侣含蓄的情感表达方式、夫妻相敬如宾等传统儒家观点有可能是导致文化差异的原因.我们强调研究方法需更符合中国化,同时对未来浪漫依恋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2.
《经理人》2013,(5):125-125
4月16日,海豚玫瑰会深圳旗舰会月度主题活动你爱的是他还是自己—亲密关系分享沙龙在深圳市大中华国际交易广场北京银行私人银行部二楼贵宾室成功举行。本次活动邀请著名萨提尔模式导师葛君明老师带领会员进行心灵体验之旅。会长索咏红女士发表了演讲,阐述了海豚玫瑰会深圳旗舰会将围绕商智美的理念打  相似文献   
93.
在情感消费视角下对时下流行的“相亲剧本杀”活动进行考察发现,该消费实践呈现出“自目的性”的特征,身份虚拟的游戏形式和沉浸体验使青年暂时性地从现实情境中抽离,相似的择偶困境激发参与者彼此的情感共振,为参与者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然而,由于青年人“兴趣投”与“经济婚”并存的择偶需求,以及“加速识”与“安全爱”拉扯的择偶焦虑,导致活动中的短暂欢愉和浅层情感联结难以发展为长远稳定的亲密关系,活动的相亲成功率并不高。  相似文献   
94.
互联网在方便生活的同时,也让我们发现或接触更多有能力和有魅力的人,这可能会提高我们对婚姻的期望水平,进而导致婚姻满意度降低。那么,互联网使用与婚姻满意度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存在何种联系?真的会降低婚姻满意度吗?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运用Probit以及工具变量等方法考察互联网使用对个体婚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会显著提高婚姻满意度。在人口流动的背景下,互联网使用提高了异地夫妻之间的沟通频率;同时,在互联网上进行的休闲娱乐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个体的心理压力,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使情绪变得更为积极。一方面,更频繁的沟通和良好情绪会提高婚姻的结果值,另一方面,个体通过互联网获取了大量关于其他人婚姻状态的负面信息,反而降低了人们对婚姻的期望值,使婚姻的结果值大于期望值,婚姻满意度上升。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这一效应更多体现在农村、男性以及低龄等群体中。人口流动加剧了农村夫妻两地分居的状况,男性更缺乏表达性,低龄夫妻间更具有激情。而互联网所具有的特性能够增进夫妻间的沟通,增强男性的表达性,同时也能够满足低龄夫妻对爱情的急迫感。在互联网使用内容方面,除与陌...  相似文献   
95.
作为数字时代的新型情感服务之一,虚拟恋人通过制造幻想、引导打赏和因财而异三种行动策略,将亲密关系转化为情感商品售卖给客户,与客户缔结具有时间限制的“拟真亲密关系”。与传统亲密关系相比,“拟真亲密关系”呈现出交易性、虚拟性、不稳定性和非排他性特征。消费者与虚拟恋人出于双方的利益进入这场角色扮演游戏,通过互联网以虚拟在场的方式实现了情感的缔结,但虚拟恋人信奉的“金钱至上”和“情随钱断”原则,使这种被制造的亲密关系始终带有“人造”痕迹,虽然能够短暂弥补消费者的情感缺失,但始终无法完全替代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亲密关系。对于虚拟恋人服务,相关部门需要关注其对从业者、消费者等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需要加强监管和规范化管理,引导消费者树立理性和健康的价值观,还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建设更多社会支持网络以化解群体性孤独现象。  相似文献   
96.
伴随人工智能的发展,人机交互演进中逐步发展出人机亲密关系,机器摆脱其工具身份而作为情感主体之一参与其中。基于豆瓣“人机之恋”小组的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发现,在人与机器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中,机器情感表现出技术逻辑支配、商品化本质和亚文化社群联结等特征。同时,“人机之恋”作为一种赛博情感,对人类的现实情感构成了巨大的伦理挑战:人类在情感萌生过程中投射理想的自我,建构理想的情人。面对这种新型亲密关系及其情感表现,我们在理解的同时需要加以反思性的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