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22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83篇
管理学   4182篇
劳动科学   508篇
民族学   289篇
人才学   1446篇
人口学   238篇
丛书文集   1714篇
理论方法论   1261篇
综合类   8084篇
社会学   2493篇
统计学   458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264篇
  2023年   564篇
  2022年   510篇
  2021年   509篇
  2020年   332篇
  2019年   520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343篇
  2016年   522篇
  2015年   610篇
  2014年   1646篇
  2013年   1322篇
  2012年   1467篇
  2011年   1800篇
  2010年   1554篇
  2009年   1602篇
  2008年   1522篇
  2007年   844篇
  2006年   739篇
  2005年   682篇
  2004年   664篇
  2003年   578篇
  2002年   543篇
  2001年   501篇
  2000年   410篇
  1999年   188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41.
目的 探讨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中医护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作用。方法分别制定学生《自我评价表》和《用人单位和带教教师评价调查表》,采取不记名问卷调查,然后用SPSS19.0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无论是学生自我评价分数,还是用人单位和带教教师对我校学生的评价分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改革后均明显高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改革前,且差异性显著(P<0.01)。结论 新的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提高中医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也更符合用人单位和职业岗位对中医护理学生的要求。  相似文献   
42.
创新创业人才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步入关键阶段,创新创业人才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核心动力和智力支撑。高等中医药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提高高等中医药院校育人育才水平的需要,是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健康中国战略的需要。该文分析了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发展现状,进而提出高等中医药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路径。  相似文献   
43.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针对我校电气类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专业教育实践性不足等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专创融合”理念的电气类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策略:把握电气类专业硕士培养定位,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实践深度融合;转变电气类专业硕士考核方式,促使学生成果多样化;改革电气类专业硕士教学模式,实现个性化培养锻炼;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动态评价反馈机制,进一步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并从课堂教学、分类培养、实践平台、校企合作、导师团队等方面介绍了培养策略的推进情况。  相似文献   
44.
随着创新教育的深入推进,我国高校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的高度融合,并逐步构建“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创融合”背景下,将项目式教学方法引入机器人综合设计课程中,形成创新教学模式。按照“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标准,对课程教学目标、内容、模式、评价与考核指标进行改革。该文介绍了以六轴机械臂为案例的教学实施过程,并指出该教学模式的反思方向,肯定了该模式在今后教学工作中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5.
“碳达峰、碳中和”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将从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光伏产业作为“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截至目前,据IRENA测算,全球光伏产业就业人员规模达400万人,人才缺口也持续增长。据绿色和平组织预测:2030年全球将有970万个与光伏产业相关的岗位。而对于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院校而言,光伏工程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已成为实现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培养兼具创新创业能力与光伏工程技术专业能力的融合型人才是国家光伏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我国大学生面对复杂的就业环境的客观要求。基于此,该文以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高职院校光伏工程技术专业“专创融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6.
高校创新创业平台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搭建高校“1+X+N”“双创”实践平台体系架构,形成集“成果展示、实践教学、创客活动、竞赛培育、项目孵化”五位一体的运行模式,具有以学校为主导、以学院专业为特色、以平台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以竞赛为驱动、以项目为牵引的六大特色。通过合肥H大学实践案例,表明该体系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47.
在新工科时代背景下,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需在专业设置、教师队伍、人才培养方案、办学条件等方面都满足相应标准。生态环境工程专业作为目前环保产业急需的专业,面临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不足的现状,发展本科职业教育势在必行。为实现本专业的本科职业教育,该文主要从以下六方面进行了发展路径研究与探索:深化校企合作,加强科教融合,推进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实施职教学分制改革,强化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48.
产教融合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提升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校企研”多元主体协作共治育人模式,既发挥了各方资源优势,又可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补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短板。高校在产教融合方面有明显的地域优势,可根据地方经济发展趋势及需求展开教育活动,让育人与用人的“最后一公里”更加顺畅。该文结合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分析当前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再结合多元协同培养机制,发挥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最大化作用。在提高教师综合水平、完善应用型人才评价机制的同时,实现高校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49.
现代学徒制在我国起步较晚,随着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与现代学徒制成为解决企业“招工难”与大学生“就业难”供需矛盾以及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模式。该文以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矿物资源工程专业为例,重点阐述应用型本科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并进一步分析矿业类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0.
为主动对接区域新一代信息相关产业发展需求,全国上下掀起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浪潮,进而积极推动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紧密对接,不断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该文通过对比分析现有典型案例与理论成果,从新工科专业建设、课程设计与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维度对新工科现代产业学院的体系化建设提供实践性理论支撑,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着力塑造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互补、互利、互动的人才培养创新格局,培养适应相关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进而为新工科现代产业学院教育生态建设持续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