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54篇
  免费   472篇
  国内免费   131篇
管理学   973篇
劳动科学   60篇
民族学   366篇
人才学   218篇
人口学   41篇
丛书文集   3878篇
理论方法论   669篇
综合类   8429篇
社会学   763篇
统计学   160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458篇
  2022年   406篇
  2021年   500篇
  2020年   405篇
  2019年   347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301篇
  2016年   355篇
  2015年   586篇
  2014年   1052篇
  2013年   845篇
  2012年   967篇
  2011年   1064篇
  2010年   1038篇
  2009年   1014篇
  2008年   1088篇
  2007年   860篇
  2006年   764篇
  2005年   653篇
  2004年   501篇
  2003年   473篇
  2002年   400篇
  2001年   361篇
  2000年   245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内自同城化作为推动内江、自贡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工程,是"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具体实践,已经成为川内城市综合治理的一大创举。本文对同城化概念进行界定,回顾了内自同城化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内江、自贡因区位紧密一体、产业优势互补、交通方便快捷、文化趋向同质、行政主导强烈等因素达成了同城化意愿并加快了同城化进程。内自同城化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协调机制不够健全、周边竞争态势严峻、交通建设推进迟缓、协同共治效果欠佳,因此建议通过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同步增强综合竞争力、加快交通建设进程、提升协同共治效果等方式实现全域同城化。  相似文献   
23.
24.
本文从对教师培训目标人本化的理解入手,分析了倡导教师培训目标人本化的缘由,并提出在培训实践中通过健全管理制度、改革培训内容和方法积极落实人本化的培训目标。  相似文献   
25.
本文从培养数学观念的角度,就数学教育如何培养人们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26.
《学会生存》教育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会生存》是上世纪后半叶最有影响的教育著作,是一部里程碑式的经典文献。本文就其问世的历史背景,阐发的主要教育思想如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等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和理解《学会生存》这本书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7.
高校文科学报工作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文科学报是对高校学术成果的一种展示,是促进高校学术研究的一个园地;同时还承担着对作者、读者进行学术引导、指导的作用。高校学报作为学术期刊,其编辑的工作特质有哪些?编辑要不要走学者化的道路?本文针对有关问题做了初步研究,有待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28.
高校文科学报的“当代化”是相对于时下盛行的“现代化”而言的。它是根据我国高校文科学报的发生及其发展历程的阶段性特征 ,以及“当代化”所蕴涵的人类文明进程的阶段性定位和“与时俱进”的时代性体现的科学内涵而提出来的。“当代化”具有现实性和求真性的鲜明特征 ,对于 2 1世纪我国高校文科学报的发展是一种求真务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29.
玄言诗与宫体诗中的物象是从山水到美人的演变,是从追求本质真实到执着现象真实的转换,这充分表明了东晋到南朝物象地位变迁的轨迹。玄言诗中的自然山水以象征化、简约化的形态彰显自身,宫体诗中的物象具有鲜明的感官化、唯美化的新变特征。主体的不同心态促成了二者各异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30.
元代文论是古代文学批评发展史上较为薄弱的一环 ,却又是联系唐宋文论与明清文论的纽带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余阙是一位少数民族作家 ,但他的文论对整个元代的文论有着深厚的影响。他对前代文论有因有创 ,有承有传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元代文论发展的大概。既强调“质” ,又不忽视“文”的文质观 ,逐渐摆脱了“论文派”与“谈理派”的偏颇 ,倾向于二者的调和 ,而其“文弊当革”的进步文艺发展观 ,更是他的创新之处 ,这一理论的提出 ,对当时文坛的创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