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089篇 |
免费 | 120篇 |
国内免费 | 7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629篇 |
劳动科学 | 560篇 |
民族学 | 445篇 |
人才学 | 418篇 |
人口学 | 235篇 |
丛书文集 | 3319篇 |
理论方法论 | 687篇 |
综合类 | 6593篇 |
社会学 | 1162篇 |
统计学 | 2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87篇 |
2022年 | 87篇 |
2021年 | 104篇 |
2020年 | 69篇 |
2019年 | 67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79篇 |
2016年 | 136篇 |
2015年 | 233篇 |
2014年 | 752篇 |
2013年 | 865篇 |
2012年 | 1047篇 |
2011年 | 1503篇 |
2010年 | 1536篇 |
2009年 | 2000篇 |
2008年 | 2674篇 |
2007年 | 2274篇 |
2006年 | 1352篇 |
2005年 | 837篇 |
2004年 | 139篇 |
2003年 | 86篇 |
2002年 | 77篇 |
2001年 | 81篇 |
2000年 | 53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从理论上讲和谐可以通过正义和超越正义两种方式来实现.虽然在直观上超越正义的社会、相互关怀的社会似乎是更加和谐的社会,但在现代社会只有正义的方式才能保证和谐,超越正义反而会导致压迫、带来不和谐. 相似文献
8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我党又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83.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要注重增强“舆论引导和新兴媒体运用能力”。李源潮同志指出.“新闻媒体是做好新形势下组织工作须臾不可离开的喉舌、耳朵、眼睛和窗口。各级党组织要增强新闻舆论意识,学习研究舆论规律和宣传艺术, 相似文献
84.
85.
86.
小康路上看病难,已是新时期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的一个窘境。看不起病,吃不起药,住不起院是目前农民的真实写照。农民“小病硬挺,大病等死”,得了大病,有的借钱看病,有的因治病倾家荡产,也有人因治疗费用太高而等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了小康路上的一道槛,疾病已成为农民脱贫最大的“拦路虎”。 相似文献
87.
和谐是天底下最珍贵的财富,是人间最美的状态,也是人类苦苦追求的理想境界。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市场经济的主体,能建成具有弹性适应市场的能力,各方面利益得到协调,政通人和、稳定有序的企业,是企业的崇高追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国内企业构建和谐企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体现。在这方面国内不少企业把握机遇,勇挑重担,敢拼会赢,努力创建内外谐调、健康发展和谐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将他们的实践撷录于后。冀希望能给我们其它企业在乘势而上,着力构建和谐企业。将企业做强、做大、做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以启迪。 相似文献
88.
尊敬的鸟成云副秘书长,同志们: 在国家统计局党组和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省统计局、原三支调查队和青海调查总队筹备组的共同努力,国家统计局青海调查总队选拔配备了领导班子,成立了党组,选配安排了总队机关内设机构的人员, 基本完成了总队的组建,顺利开展了各项工作。接着将进行州、地(市)县调查队的组建。这标志着我省调查总队的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标志着青海统计调查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新的历史起点。今 相似文献
89.
前不久,宁波市统计局在完成“宁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研究”课题过程中展开了较为广泛的民情民意调查,其中,针对和谐社会概念性的六大方面,问卷调查作了对“社会经济发展”、“生活状况”、“依法行政”、“人居环境“、“公民权利”、“司法公正”、“社会风气”、“社会治安”、“收入分配”等九个方面和谐度(满意度)的评价。根据调查结果汇总,市民认为“收入分配”、“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三个方面“不和谐”的均超过两位数,其中尤以“收入分配”最为突出,认为“不和谐”的占28.6%,满意度排序列九个方面的最后一位。看来,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收入分配”这根“神经”十分敏感。 相似文献
90.
高文超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2)
实践是对象化的活动,人类在改造自然界的物质生产活动中,也形成和改造了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结构,人的美感既是受动的又是能动的。人类正是凭着审美感受力,在美的感召下探索着自然的奥秘。人的实践感中的美感因素主要有直觉和谐感、面对创造成果的惊喜和现实超越感。实践是目的一表象活动,表象的外化标志着主体与自然的统一。实际上,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首先在实践主体的表象世界中初步完成,这就是此后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