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3篇
社会学   10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海斯特先生开始练习中国书法了,且很内行地选择了颜真卿,还坚持悬肘书写,认为这样才真正区别于哥特式书写,令人折服的是还要明白每个字的意思。这其中之一源于他在过去的五年间四次的中国讲学之行,其二,海斯特先生是个安静的人。  相似文献   
42.
在<简·爱>中,夏洛蒂·勃朗特为哥特形式注入现实的内容和激烈的情感,使之表现现实、激情与美好愿望;并利用"疯女人"的一把大火完成了对"拜伦式英雄"罗切斯特的改造,实现了自己心中的爱情理想,借助哥特小说所特有的那种振撼人心的力量,表达女性对于男权文化的反抗,实现了其与男性的平等对话.小说超越了哥特传统及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主流,把浪漫主义很自然地移入现实的土壤,达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43.
爱伦·坡的哥特式小说凭借其高超的叙事技巧,一直被当做叙事艺术研究的典范。但是由于他的小说主题往往涉及凶杀、自我毁灭、伦理丧失等,对爱伦·坡小说的道德寓意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以爱伦·坡的哥特式小说代表作之一《一桶白葡萄酒》为例,阐释对爱伦·坡小说道德寓意研究的误区、必要性及坡在本篇小说中展现的道德框架。  相似文献   
44.
埃德加·爱伦·坡作为美国哥特式文学的开拓者与大师,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娴熟地将怪诞、神秘及恐怖元素运用到作品中,以其独具魅力的文笔,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光怪陆离的风格在文学史上占据着不朽的地位。不仅开辟了心理小说、侦探小说与科幻小说的先河,而且他的唯美主义倾向还促进了法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发展。18世纪末兴起的哥特式写作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但其也在传统写作基础上进行了不可忽视的自我创新。本文就爱伦·坡的哥特式作品中对美的营造方面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其唯美哥特式风格。  相似文献   
45.
小镇静思     
刘三珊 《社区》2014,(20):35-35
也许是都市生活久了,开始向往乡村小城镇,这倒不仅仅是崇尚返璞归真,或单纯追求生态宜居,总觉得乡村小城镇是我们的根,小城镇厚重的历史文化是我们人类文明历程的百科全书。说起小城镇,印象非常深刻的是英国小城牛津。从伦敦坐车3个多小时就到了牛津,这是个典型的欧洲古老小镇。哥特式的教堂,英伦老式洋房,小马路曲曲弯弯。花丛、树荫、草地、小桥、流水、鸳鸯、天鹅,自然气息,古朴雅致。  相似文献   
46.
起源于日耳曼西哥特式部落的“哥特”一词,原意指的是一些消极的事物.此后,它变成了一种小说题材,其主要特点就是恐怖性.惊悚电影的题材类型基本上都是取自于哥特式小说,因为哥特式小说中的任何元素,无论是黑暗还是鬼魅,都是为了制造恐怖氛围而设置的场景或形象.惊悚电影是对哥特式小说的恐怖性最好的解读和深刻的体现.因此,惊悚电影已经成为了一种艺术形式,它不断地触发观众的恐惧情绪而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需要和意义,从而具有了超越恐怖本身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7.
随着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建筑艺术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宗教思想的影响,一朵艺术奇葩——哥特式教堂彩色玻璃窗的色彩语言也随之产生。对于彩色镶嵌玻璃窗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国内给予的关注比较少,特别是对其神秘的装饰色彩语言,本文旨在通过对欧洲中世纪哥特式教堂中彩色玻璃镶嵌画作品色彩语言的了解,结合当时的艺术背景,阐述宗教思想和教堂建筑结构、玻璃技术的发展对彩色玻璃窗色彩语言的影响,来体现彩色玻璃的审美价值及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48.
《简爱》、《呼啸山庄》、《蝴蝶梦》这三个不同文本所共同展现出的神秘的气氛、恐怖的阴影有助于故事情节的展开与深入,凸现出扣人心弦的艺术特征,对文本本身的可读性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主要从文本的叙述视角、哥特式的写作模式、三位作家的生活经历三个方面来分析神秘性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9.
<红杏出墙>被视为左拉从浪漫主义创作走向自然主义创作的代表作.该小说除了对自然主义创作方法做了大量的尝试外,还在对恶魔式人物的塑造、荒诞情节的设计及恐怖氛围的营造以及罪犯心理的刻画上体现了"哥特式"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50.
在英国文学中的确存在着所谓的"哥特式小说传统",而且它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认为,这也许是我们揭开<呼啸山庄>的创作之谜的一把金钥匙.以此为切入点,进而研究艾米莉·勃朗特怎样借鉴了哥特式小说在塑造人物方面所取得的经验,笔者发现尽管她仍旧采用了哥特式小说的人物模式即恶魔与天使的对立式的人物格局,但是在艾米莉的笔下,僵化的人物变成了丰满的艺术形象,正因此<呼啸山庄>成了一部非同寻常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