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52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79篇
管理学   529篇
劳动科学   101篇
民族学   218篇
人才学   173篇
人口学   237篇
丛书文集   2059篇
理论方法论   525篇
综合类   5902篇
社会学   1988篇
统计学   54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87篇
  2016年   241篇
  2015年   350篇
  2014年   727篇
  2013年   652篇
  2012年   728篇
  2011年   856篇
  2010年   1034篇
  2009年   838篇
  2008年   1041篇
  2007年   792篇
  2006年   789篇
  2005年   701篇
  2004年   629篇
  2003年   376篇
  2002年   351篇
  2001年   245篇
  2000年   214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或是优雅知性,或是端庄大方,抑或高调干练……在现代商业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日益广泛影响力的高端女性们,在各种各样的社交场合中,无疑都急切地寻求着属于自己风格的适宜得体的着装。无论色彩、款式、质料、品牌、配饰……每一个细节,每一种形象,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精英女性的人际交往、社会地位、职场发展!作为位高权重的女性经理人们,在每一个不同的场合, 究竟如何成功着装?  相似文献   
142.
李薇  杨晓伟 《经理人》2006,(11):112-115
女性事业的上升,相比男性往往有更多的困难和顾忌。对压力的耐受性和事物的掌控度,有时被男性主权的观念所怀疑和压抑,有时来自于本人的不自信和权力欲的淡漠。  相似文献   
143.
黄前进 《经理人》2004,(10):89-90
职业发展与着装是相互融合的,所以在着装方面, 遵循一定的规则是完全必要的有点出乎意料的是,来自外围人对蔡剑晖的穿着——“你的着装很职业”这一似乎很中听的评价, 并不让她满意。“我宁可别人的评价说,你这个着装是挺有品味的。”像蔡剑晖一样,穿出品味,提升自己的职业形象,是每个女性经理人渴求的事。然而,在什么样的场合,穿什么样的衣服?如何兼顾职业与时尚的元素?如何得体着装,  相似文献   
144.
长期以来学者都从疯癫、女性主义等角度分析美国女诗人普拉斯的自传体小说《钟形罩》中的女性榜样缺失、父权文化、理性疯癫等。文章从精神病学、女性主义医学等角度分析作品,认为小说不仅关注女性的个人生活,更揭示了当时女性背后的冷战政治,以及作者对帝国冷战政治的担忧。的确,西尔维娅·普拉斯是一位真正的文化大师。  相似文献   
145.
近年来,在网络通俗小说创作中涌现出大量的拟古世情小说。这类小说往往以宏大的故事布局和对优秀女主人公的塑造,吸引了众多阅读者的目光。这些女主人公群像,不仅反映出汉民族文化传统的审美眼光,也寄托了根源于以家族、财富为中心的社会价值期待,还与当下价值评判体系中的女性群体的自我期许相吻合。这些拟古世情小说在完成言情小说的爱情故事构形和实现娱情的休闲功能以外,也因为广大阅读群体逐渐步入或即将步入中产阶层而发生相应的变化,重新赋予女性作为稳定家庭、增长财富、养育子女、传承家风的核心力量的社会意义,她们洁身自好,对爱情专一,勇于面对困难,乐于奉献,担当责任,胸怀宽广。这些新型的“高大全”形象,表达出女性主义的新倾向:女性的成长和幸福的获得,更重要的在于女性内在的精神力量,与传统的气节、操守有关的人格因素,以及家教和门风。这使得网络平台的民间话语表达,具有更为包容传统以及融合其合理因素的价值取向,也与当下主流意识形态遥相呼应。  相似文献   
146.
区域女性文学史的写作实绩来源于区域女性文学创作的繁荣和文学史批评的不断增长。区域女性文学史写作是对传统的文学史理念和写作模式的突破,也是对女性文学史批评的细化。区域女性文学史是女性文学批评、文学地理学批评、文化生态研究等多种批评融合视阈的产物。区域女性文学史,是在区域的地理和文化版图上绘制“女性文学地图”,探寻女作家的“地理籍贯”,开掘女性文学的“地理基因”,阐释其具有“区域地标”意义的地理意象,探寻女性文学的地理叙事特点,发现女性文学区域性文化和审美差异,从而建构中国女性文学生态化格局。  相似文献   
147.
随着中国单身人口比例的上升,单身人群特别是单身女性群体受到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关注。目前国内对单身女性的研究主要通过深度访谈来探讨单身未婚女性的身心和生活状态,缺乏系统的理论观照,且访谈样本又大都局限于大城市的中产阶层单身未婚女性,因而限制了研究成果的代表性。从交叉性理论出发,分析中国单身女性面临的宏观(儒家文化和人口调控压力)、中观(媒体的形象控制和代际压力)和微观(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和单身歧视)的多元交叉压力和歧视,厘清目前单身女性所受到的压力和歧视,从不同阶层单身女性的需求出发,才能为她们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并有助于解决目前我国单身人口比例上升的问题,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8.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女性在工业化的作用下逐渐地走出家门,大量的女性参加到各行各业的社会工作中,女性职业群体出现。这一现象是当时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工业化是女性职业群体出现的必要条件;其次,教育改革是女性职业群体壮大的客观推动力;同时,妇女运动是女性职业群体不断壮大的内在推动力;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女性职业群体兴起的契机。  相似文献   
149.
《辛白林》是莎士比亚的一部传奇剧,其中伊慕琴的女性形象是具有着新女性光辉的,她美丽、善良,并且敢爱敢恨,是一位有着女权主义色彩的人物。本文将通过对伊慕琴人物形象的分析,来对这位女性进行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0.
在当今的艺术语境中,部分女性艺术家选择了与传统女工有关的媒材进行创作,以一种近似手工劳动的艺术形式来表述自己的艺术观念,拓展了女性艺术的审美语言,这类作品已成为当代女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材质特性的审美价值入手,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从性别差异、社会分工以及思维方式三方面加以论述,同时对目前成功运用此类手法进行艺术实践的典型女性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释读、梳理、归纳与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