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4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180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83篇
人才学   54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611篇
理论方法论   121篇
综合类   1309篇
社会学   207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传统的作文教学使得大多学生视写作为畏途,对写作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神秘感”。提起写作,学生抑或闭门造车,浮想联趣;抑或搜肠刮肚,七拼八凑。总之,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信心消磨殆尽,这与写作训练的宗旨大相径庭,所受到的写作训练效果当然甚微。  相似文献   
42.
对话理论引入阅读教学,是新语文课标的新理念.这一理念的核心是对话的双方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教学对话中的师生是为实现教学目标的"学习共同体".对话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实施包括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师生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等.  相似文献   
43.
宋岘 《回族研究》2005,(3):5-10
15世纪,中国明代的郑和七下西洋是政府行为,影响广远。郑和与其从官马欢系穆斯林出身,遂使郑和航海得益于穆斯林文化。由于马欢通晓阿拉伯语、波斯语等穆斯林国家的语言,因此,郑和一行同中国南海与印度洋沿岸上的各国穆斯林进行了较为广泛的交流,对明代中国认识了解当地的民族及其迁徙、宗教生活与民俗、物产与经济提供了真实的情况。这对中国与不同文化底蕴的其他国家日后和平交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拟借纪念郑和航海600周年之机,讲一下穆斯林文化与郑和航海的密切关系,兼及郑和航海史料的研究、整理。  相似文献   
44.
全球场景下的"族群"对话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变,先是列强的殖民性扩张,后是大国的数字化霸权、炮舰加"文明",几乎没有给"小国寡民"和"传统社会"留下什么生存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族群"概念在"民族"概念之后进入了许多非英美世界,其能指和所指并不完全符合当地社会的习惯,而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对话,让这两个原本富于变化的概念更加复杂.可以说,在不发达社会情愿、不情愿地投入全球大对话的今天,"族群"仍在塑造自己的本土形象.  相似文献   
45.
财政民主化是中国未来财政制度改革乃至社会经济与政治发展无法回避的重要主题,但在实践中正面临着治理有效性的挑战。广东省佛山市近年来在财政民主化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治理绩效。其原因在于建立了绩效管理与协商治理相结合的机制体系,使得财政民主的价值合法性和治理有效性得到了有机统一。在实践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财政民主与治理绩效关系的内在机理及创新之处,将有助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推动财政民主向更广更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46.
在王尚文的语文教育论著中,包含着大量关于语文教学的师生关系的论述.他运用语文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提出要建立一种切合语文学科特性且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这首先要求从根本上清除教师头脑中残存的传统教育观念中一些消极的意识,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然后以此为前提,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对话.而这样的对话,则会形成一种使师生双方均能获益的教师"让学"学生"让教"的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47.
中美互不信任是中美关系中的根本问题,中美之间信任的提升有利于其他问题的解决.造成中美互不信任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崛起和不同的社会文化与政治体制,解决中美互不信任问题的对策则是进行长期战略对话和在国际制度框架内进行有效的合作.  相似文献   
48.
郭鹏 《科学咨询》2024,(2):102-105
一直以来,世界都是一个文化交织的大熔炉。各国的思想文化受到国界与风俗习惯的影响,差异化较为明显。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的加剧,中外在经济和科技对抗的基础之上,更加倾向于中外各个国家之间的跨文化对话和交流。这种交流强调在相互了解中消除偏见,逐步尝试接受外来的优秀思想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它摒弃种族、国籍、语言、信仰的差异,以最朴素的交流方式拉近各国之间的情感关系,进而深层次感悟各国优秀文化的艺术魅力。在发展过程中,它积极引进并将外来文化本土化转变,革新跨文化交流与沟通弊端,最终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积极态势。基于此,本文就中外跨文化对话和交流的内在含义、国际性价值、当前交流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中外跨文化对话和交流的原则以及相关的创新途径进行分析,为纠正我国不良文化思想、化劣势为优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9.
樊浩 《江海学刊》2006,(5):26-31
伦理—经济的概念互释与理论移植是指伦理学与经济学在概念、理论方面的相互诠释和相互移植,它是20世纪学术发展走向辩证综合的重要表征。互释与解释的过程,是“意义”对话和商谈的过程,也是价值让渡和价值互动的过程。但是,由于“意义”“理解”中难以避免的“过度解释”,以及“价值霸权”的现实语境,使互释与移植逻辑与历史地潜在价值异化的危险,“价值殖民”——“价值霸权”——“价值异化”,就是它的一般轨迹。意义对话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价值异化的危险性,使伦理—经济概念互释与理论移植处于选择的二难之中。超越二难的创造性的学术理念与学术智慧就是:价值生态。“价值生态”的要义是:以伦理—经济的价值生态的建立,而不是以伦理学或经济学某个学科的意义实现为互释与对话的价值目标;以生态法则进行伦理—经济的意义对话和价值互动。由此,互释与移植的过程,便成为由伦理—经济的生态互动而进行的新的价值创造即生态价值的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50.
征稿启事     
《西部蒙古论坛》2020,(1):F0003-F0003
自创办以来,《西部蒙古论坛》发表了大量有关西部蒙古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民族关系和现实问题方面的论文和资料,有力地促进了蒙古学的发展,起到培植蒙古学研究新秀的园地作用,开拓了各民族专家、学者相关研究学术对话渠道,从而被国内外研究中国蒙古学的各民族学界同仁所瞩目,为从事社会科学的相关各界人士所重视。随着日益增强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