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01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23篇
人才学   28篇
丛书文集   49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219篇
社会学   166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1.
汉武帝之后,以大将军为代表的将军幕府已从单纯的军政场所转变为军政与行政兼具的机构,握有辅政治事的大权。同时,汉代又实施了幕主领(录、平)尚书事的制度。这种性质转变与制度规定为士人入仕奠定了政治基础。因科目规定与名额限制,汉代贤良、孝廉等无法满足士人的仕进需求。与之相比,将军幕府员额较多、幕职多样,能为士人提供良好的仕进...  相似文献   
612.
汉魏之际政治与禁卫武官制度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魏之际的政治剧变对禁卫武官制度产生了巨大影响 ,君权式微、京师被毁 ,使原来以侍卫君主、保卫皇宫和京城为职能的东汉禁卫武官制度无法正常运作 ,原有禁卫武官的职能难以实现。汉末的政治剧变为曹操势力的壮大提供了契机 ,曹操的州牧府→大将军府→丞相府→魏公府→魏王府幕僚制度是曹魏政制的基础和雏形 ,在州牧领兵体制下曹操幕府在军事征战中不断发展壮大 ,并形成了以统领中军随从曹操南征北战并保护其安危的霸府禁卫体制 ,曹魏王朝禁卫武官制度便直接脱胎于此。最初在曹操幕府中出现了统领中军的中领军及中护军 ,后又发展成为领军将军及护军将军。新生的领、护军制度与汉代制度也有一定渊源关系 ,护军之制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大将军出征幕府负责监察军法的护军或都护军中尉 ,领军之制则起始于曹操幕府设立之初的行中军校尉 ,校尉之制乃是对汉代八校尉、五校尉乃至汉末西园八校尉 (有中军校尉 )之制的承袭  相似文献   
613.
《世说新语》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右将军王羲之和太傅谢安一起登临冶城(在今南京城西),谢安以一种超凡脱俗的高雅情趣悠闲地翘首远望,王羲之却没有谢安的气定神闲,因为他对当时的清谈之风极为不满,于是对谢安说:“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目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意思是说,夏禹终日操劳国事,手脚都长了老茧;周文王忙到天黑才吃上饭,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现在国家四周敌人的营垒很多,人人都应当自觉地为国效劳。而空谈荒废政务,浮辞妨害国事,恐怕不是当前所应该做的!  相似文献   
614.
白京兰 《西域研究》2023,(1):1-14+170
将军辖区为核心的八旗驻防既是清代遍布全国的兵力配置,同时也是重要的国家政治权力、法律权力的空间配置。将军、都统等八旗将领并非仅具军事职能,在未设督抚与州县制尚不完整的边疆区域,八旗驻防将领的权限较为广泛,其中包括司法权力的行使与运用。对八旗驻防将军司法职能的探讨在学界尚属一个亟待开拓的薄弱领域。本文以伊犁将军为中心,利用档案资料与文献典籍对边疆治理中八旗驻防将军司法审判职能做出初步探讨,指出有清一代西北陆疆八旗驻防司法体系构成是平行于内地州县区域的另一司法体系,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清代的王朝国家治理。清末以新疆建省开启边疆地区与内地的一体化,以文治取代武治,边疆八旗驻防司法体系被逐步纳入州县制司法体系下,最终实现了两种司法体系的统一和划一,推动了清末国家对边疆地区治理的整合和深化。  相似文献   
615.
宁辛 《中国民族》2023,(5):72-73
伊犁河谷,是大自然赋予天山廊道的杰作。大西洋的水汽在此聚集,河流和盆地在这里结合,成就了“塞外江南”的优渥环境。历史上,伊犁河两岸曾相继出现阿力麻里、索伦、磨河、三宫、火烧庄子、海努克等古城。清代以惠远城为代表的伊犁九城承上启下,开拓了现代伊犁城市发展的格局。伊犁惠远古城位于伊犁河北岸的今霍城县惠远镇,始建于1764年,1793年扩建。惠远新城则始建于1882年,位于今惠远镇新城村内。  相似文献   
616.
刘振玉 《西域研究》2023,(2):26-37+170
《新唐书·地理志》记录有“裴罗将军城”,学界通常将其与西辽都城八剌沙衮联系在一起,其建城之源存在争论。本文从时间维度、地理位置相关性等因素分析,认为裴罗将军城应是突骑施黑姓可汗阿多裴罗所建,即阿拉伯地理文献中记录的“突骑施汗廷”,其创建时间应不早于753年,至迟到791年葛逻禄西迁时已不再具备存在的条件。文献记载8世纪下半叶葛逻禄西迁楚河流域,但西迁时间学界迄无定论,通过分析当时之政治形势,综合文献记载,特别是九姓回鹘可汗碑中的相关信息,本文认为葛逻禄西迁应发生在791年或其后不久。  相似文献   
617.
吴艾坪 《民族学刊》2023,14(2):143-149, 166
清代中前期,清廷试在今四川大、小凉山地区的彝族聚居地实行改土归流,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但改革流于形式,效果甚微。随着外来百姓不断迁入该地,人地生产矛盾愈发严重,导致该地屡有劫掠事件发生。至道光朝升级为几次大规模“边患”。成都将军作为彼时统领该地的最高军事长官,通过武力镇压和拟定章程等举措参与到“边患”事件治理中。但碍于清廷未能解决问题之根本,加之受制于国力的式微、武备的废弛、官员的贪污懈怠等内在因素,诸多举措看似合理,实则加深了当地“边患”,并带来一系列恶劣的后续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