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7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11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216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61.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580条第2款已经实施,然而学术界对违约方合同解除仍有否定和质疑,深刻理解该制度的定位及其意义仍极为必要.违约方合同解除规则不但与合同严守并不冲突,而且能解决其他制度无法有效解决的合同僵局问题.基于制度体系的考量,违约方合同解除规则不是世界合同法史上的异类而是新的贡献.目前有些学者提出的其他替代措施如现实支付赔偿以及重大事由解除,在规范意义上和可接受度上无特别优势,其中将现实支付赔偿作为解除条件还是错误的.违约方合同解除的司法适用需关注既有的司法文件和司法案例,注意将解除时间点置于解除通知后起诉前才能够有效实现规则目的.  相似文献   
262.
解析自救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救行为,是法益受到侵害的人,按照法律上正式的程序等待国家救助机关的救助,就不可能恢复或者显著难以恢复时,用自己的力量求得其恢复的行为,它针对的是已经过去的侵害。[1]纳入到刑法视野的自救行为,往往表现为一种侵害性,形式上符合某种犯罪构成。在刑法理论界,自救行为被普  相似文献   
263.
新修订《反垄断法》加入了“鼓励创新”作为立法目标之一,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强调创新价值恰逢其时。围绕创新展开的竞争为市场带来活力,提升动态效率,并最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反垄断法》的适用中应当全面落实对于鼓励创新目标的考量,为此需对反垄断分析范式进行革新,从“以价格为中心”转向“以创新为中心”,在竞争损害理论中引入创新损害分析,将创新带来的动态效率纳入豁免或抗辩理由考量,并将其运用到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经营者集中的反垄断规制中。全面落实鼓励创新目标有助于新修订《反垄断法》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更好实施,并最终达到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和维护创新竞争之间的良好平衡。  相似文献   
264.
专利侵权诉讼中的公知技术抗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专利侵权诉讼中公知技术抗辩的概念、适用范围、抗辩成立的判断原则、公知技术的自由与非自由等进行了探讨,提出对抗专利侵权指控的技术应当是一项公知的技术,而非自由公知技术,公知技术抗辩适用于所有的专利类型,适用于相同侵权或等同侵权的范畴,抗辩的技术可以是独立或组合而成的技术。公知技术抗辩程序实质上属于一种专利权“虚拟无效宣告程序”,它可提高专利侵权审判的效率,防止专利权的滥用,有效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65.
不安抗辩和预期违约分别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法律制度,在保护守约方使其提前获得救济,防范合同成立后至履行期到来前出现的履约风险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合同法中不但赋予当事人不安抗辩权,还建立了预期违约制度,对此学者们存在诸多争议。我国合同法以大陆法为基础,并吸收了国际立法在预期违约上的先进之处,设计出符合我国实际的不安抗辩和预期违约制度,二者之间的过渡衔接合理,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体系。  相似文献   
266.
经营者集中与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是反垄断法所针对的三大类垄断行为,它与企业合并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导致法律人格的变化,而前者因市场经济力量的集中对市场竞争产生威胁;我国经营者集中的实体控制标准采钠了德国的市场份额标准,但美国的市场集中度标准仍有用武之地;我国关于经营者集中的豁免事由虽有规定,但过于原则和抽象,应该具体化,以改善其可操作性不强的缺陷.  相似文献   
267.
公共利益原则创设了一种新的机制,向各国反倾销调查及反倾销措施的实施提供了一种更为理性的理念引导和更为成熟的模式示范.公共利益原则的致力方向是:反倾销以保护本国产业为出发点,而以社会整体福利最优化为落脚点,由此而达到反倾销效应的最优化.公共利益原则体现了反倾销法的一种发展趋势,加拿大等不少国家和欧盟及WTO先后在反倾销法中对公共利益原则加以考虑.我国立法对公共利益原则的确认,标志着我国反倾销制度在立法观念和立法技术上的进步,但由于已颁布施行的法律法规文件关于公共利益原则的规定比较原则,因而未能充分体现公共利益原则的价值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缺乏可操作性.为在我国反倾销中强化公共利益原则,建议:进一步完善反倾销法中的公共利益的制度规定,在反倾销调查中实施独立的公共利益审查,在反倾销应诉中重视公共利益的抗辩,健全利益评估与衡平机制.  相似文献   
268.
由于受原苏联和日本再审程序立法模式影响,我国原有的再审制度中没有法定的再审事由审查程序.立法上的缺失,不仅导致再审事由审查程序的神秘和灰色,而且造成实践中的审查程序不能统一和规范,直接威胁到司法权威的树立.尽管新<民事诉讼法>对再审事由审查阶段作了程序化的改造,但立法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由于再审事由审查程序是当事人申请再审案件最终能否被再审的关键环节,因此,构建一个符合当事人程序保障要求的申请再审事由审查程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69.
本文认为对票据抗辩的限制应采纳票据债权无因性说。在实施票据抗辩的反限制时,应准确认定恶意抗辩中恶意的含义和产生的时间点,并应将《票据法》第13条的"明知"事由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我国《票据法》在对价抗辩方面接受了英美票据法约因理论,但没有采纳约因理论中欠缺导致票据无效的原则。此外文章还指出了我国对价抗辩制度的有待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270.
论民事再审与既判力的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再审程序作为一种特殊救济程序,在追求实体公正和司法本质上起着重要作用。它有着纠错、救济、保障和监督等多项功能。而我国民事再审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不完善则严重影响生效裁判的既判力。既判力和再审的发动是一对与生俱来的矛盾,承认并采取正确的制度来平衡两者的冲突,进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