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4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275篇
劳动科学   40篇
民族学   30篇
人才学   2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60篇
理论方法论   166篇
综合类   1995篇
社会学   203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31篇
  2011年   275篇
  2010年   246篇
  2009年   285篇
  2008年   280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235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暂缓起诉是德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都已确立的一项起诉制度,尤其是在德国和日本的司法实践中已有了良好的运行。考虑到暂缓起诉制度的价值,借鉴其它国家或地区的立法与司法运作经验,这一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应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2.
程昊 《学术交流》2005,(3):36-39
诉审同一原则,指的是在刑事审判程序中,审判机关审判的对象必须与控诉机关起诉指控的对象保持同一,审判机关不能脱离控诉机关起诉指控的对象而另行审理和判决.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对诉审同一原则,并未做出规定.对庭审阶段的罪名和法条的变更问题,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也是含糊其辞,司法解释也语焉不详,以至于出现了诸如綦江虹桥案件问题.  相似文献   
33.
公益诉讼的程序难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公益诉讼的败诉现象,可将其归于观念和法律制度原因,这两个原因使公民无法成为公益诉讼的原告。本文提出应针对不同类别的公益诉讼分别适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程序,并在行政诉讼程序中将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同时赋予公民和检察机关。  相似文献   
34.
拖欠民工工资的原因及法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温总理为民工讨工钱的新闻曾震动全国。虽然此后拖欠民工工资的问题已大有缓解,但迄今尚未得到根治,这是有其诸多深层原因的。我们试图从法律的视角,进一步找出解决此欠薪问题的有效办法,以期有助于更好地保护民工权益。  相似文献   
35.
现阶段我国属于职权主义民事诉讼模式,未来应当以构建大陆法系当事人主义民事诉讼模式为目标,并着重从确立民事诉讼价值论和目的论、改革诉权制度、落实辩论主义和处分主义、革新证据制度四个方面进行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结构性变革。  相似文献   
36.
在中国封建社会,唐朝的诉讼制度是比较完备的。其中尤以法官责任制度最为严密。本文作者对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作了较为详细地论述,并指出由于其阶级的局限和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该制度未能在司法实践中真正贯彻,但总结这一制度的得失,对健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仍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37.
股东代位诉讼是作为对小股东权益进行特殊保护的法律制度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它在主体资格、法律后果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殊特征。本文从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视角切入 ,对股东代位诉讼的概念、性质等进行评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8.
曾婷 《兰州学刊》2004,(1):130-132
作为“民事诉讼脊梁”的证明责任分配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具有不可移易的重要地位 ,有学者甚而将其称为民事诉讼的“世纪猜想”。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渐进 ,民事诉讼的证明责任分配无疑是司法改革的焦点所在。现行《民事诉讼法》对于证明责任的分配缺乏明确肯定之规定 ,致其陷于混乱的困境。立法滞后 ,证明责任分配权滥用 ,既有违立法初衷 ,又游离了法制轨道。有鉴于此 ,本文就证明责任分配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以求鉴于贤明。  相似文献   
39.
我国《反垄断法》设立了举报制度,但法律对举报人与其他相关主体的关系未作明确区分,这导致举报人是否享有及其如何享有《反垄断法》规定的其他权利难以确定,举报制度难以替代反垄断立案制度。《反垄断法》规定反垄断执法机构有充分的行政执法权,却未赋予其他主体相应的权利,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反垄断法》的调查程序和司法程序设计上存在缺陷,这是受到国家本位主义、重实体轻程序观念的影响所致。我们应借鉴国外反垄断调查和司法程序方面的立法经验,完善我国的反垄断调查和司法程序。  相似文献   
40.
基于主权原则,任何国家的法院都有权管辖案件并依法做出裁决,但就国际民商事争议而言,其与多个国家存在联系,这就导致该问题不仅仅是由哪个法院行使管辖权的单一问题,还包括一国法院的判决如何得到别国承认和执行的问题。本文将对管辖权、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和执行的基础理论及审查管辖权时所应依据的连结因素等问题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