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00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38篇
人才学   14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64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233篇
社会学   41篇
统计学   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论文化释义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国荣 《文史哲》2002,42(6):9-16
文化释义至今仍然存在突出的问题 ,即文化释义仍然很混乱 ,而且无法进入使用、文化释义缺乏内涵式切入、没有对文化本质的揭示、与马克思主义相关学说相脱节 ,需要提出用内涵性的人类社会的类特性来为文化作出最广义、最基本的释义 ,然后定位出各种已约定俗成的外延性子释义的位置 ,构成一个有清晰逻辑关系的系统 ,以便使各种释义能“和平共处” ,在各自的理解上使用。同时 ,应该从类特性的角度为具体事物(过程 )的文化即子项文化 (如企业文化、建筑文化、影视文化、饮食文化等 )的具体内容指向作出阐释 ,以使子项文化释义及“文化底蕴”、“文化含量”、“文化品位”等说法有所确指 ,能进入使用  相似文献   
82.
从《前赤壁赋》看汉语典故的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研究汉语典故的相关理论以及其在翻译上带来的各种困难,从苏轼的《前赤壁赋》中的典故英译出发,提出英译汉语典故的方法,以及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3.
论闽文化底蕴与福建的文化旅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旅游是凭借旅游景点与节目的安排来营造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以“感官游乐的方式”追寻深藏于旅游景点与节目中的文化底蕴。各景点从不同侧面表现共同文化主题,对旅游者所产生的吸引力超过单个景点的数学总和。文章以福建为个案,指出福建的文化旅游只有从“闽文化”人手,以古越文化、宋八闽文化和闽南、闽东、客家等区域文化,以及儒家、佛教、茶等专题文化的旅游形式,多角度地展示其丰富的底蕴,才能形成其特色。  相似文献   
84.
本文将“苏州人”作为一个动态的文化概念 ,从历时性的纵向层面与共时性的横向截面 ,展示与剖析了苏州人的人文风貌及其文化包孕。文中认为 ,“水——园林——状元”这一脉落构成了塑就苏州人性格之文化背景的内在机制 ;“小、柔、雅、灵”则是其文化形态上体现出来的重要特征。文中还从文化变迁的角度 ,探讨了苏州人性格之演化及其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85.
《南方论刊》2005,(4):1-1
最近,我常常翻阅一些有关企业文化方面的书,特别是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辉煌一时,在一段时间曾经是全国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有的名牌产品,据说其品牌就值数亿元、甚至数十亿元之巨。而仅仅是几年、十几年之后,其中不少知名品牌已风光不再,如“秦池”、“三株”、“太阳神”、“爱多”等,渐渐地离开了公众的视野。就连我们一直引以为荣的民族饮料品牌,被称为“中国魔水”的健力宝,近来也有媒体报道其因股权转让和其它一些具体的原因,导致企业出现了麻烦。这些现象,引人深思,企业靠什么更好地打造名牌,又怎样才能并让名牌产品长盛不衰?在…  相似文献   
86.
本文对艺术的社会性与民族性作了认真的分析,挖掘了艺术和民族之间的关系,指出了民族性是艺术生命,抨击了艺术走向世界一体化的说法。通过举例说明了中华民族的几种优秀传统艺术形式是和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7.
博物馆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红色文化传承的载体,由于有着较为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得对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红色文化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战争时期,创造出的一种先进的文化,因此有着特殊的文化魅力,并能够引领一代又一代人民不断地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88.
“非遗”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了抢救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2004年我国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2006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后.各地也相继出台了自己的“非遗”保护名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处于濒危状态。其中,深受中老年观众喜爱的一些地方戏剧.更是境况堪忧。  相似文献   
89.
曹先辉 《社区》2014,(24):46-47
湖南常德城里有条小巷叫玛瑙巷,别看它现在落寞又寂寥。它悠远的历史花非花,雾非雾,时隐时现,若即若离。只要你从雾里看花,就能将它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明明白白。你会似梦非梦,似醉非醉,朦朦胧胧地感觉出它的文化底蕴是多么的厚重。  相似文献   
90.
《华人时刊》2015,(3):76
为庆祝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与江苏友好建交35周年,近期,中国剪纸艺术交流展在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的设计中心举行,免费为大众展示富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剪纸艺术。据悉,本次参展的作品以色彩为元素,红色(火)代表中国最接地气的民俗生活与风俗习惯,蓝色(水)代表传统古代仕女和服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