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0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41.
余秋雨 《社区》2009,(5):10-11
文化知识不等于文化素质,文化技能更不等于文化人格。历来我接触最多的是文艺作品,但当今许多文艺作品的通病是虚假而又令人厌倦;而刑案报道正好相反,既真实又有吸引力。曾经看过在湖北省破获的一起绑票杀人案纪实,读起来就很有意思。  相似文献   
42.
在文学理论界和文学史界,讨论作品的“不朽”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作品的外部传承环境、传承方式,内在特质、经典化程度,都是决定其生命存续、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当前追求“眼球”经济,大众文化、“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社会环境下,我们来讨论作品的当下价值及永恒价值就更具现实意义。本期特别邀请了知名文学理论家程光炜先生为我们主持“文艺作品的生命存续与永恒的艺术魅力”专题,来发起对作品寿命和永恒性的讨论。辽宁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吴玉杰教授和副教授刘巍女士都积极支持并参与到这一话题的探讨中,在此本刊一并致谢。我们也非常期待通过我们的努力得到学界的认同,共同来延续对这一经典话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43.
王博 《老人天地》2010,(7):35-35
很多老年人对童话情有独钟。笔者在几家书店走访时发现,前来购买童话书籍的除了年轻的父母和孩子之外,还有为数不少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44.
45.
李革新 《中华魂》2013,(19):24-27
一、这是我国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和文化发展规律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毛泽东同志这一论述既是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同时也揭示了历史唯物论关于文化与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关系。这个观点,对思想文化战线大多数同志来说是赞同的。  相似文献   
46.
<正>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关于女人的故事、关于男人的故事、关于几个家庭的故事。故事琐碎真实,有温暖,也有伤感,有残缺,也有完美,点点喜怒哀乐都折射着生活的光芒。柳玎、香茗和柳玥是生活中比较典型的三类女人。柳玎是个女公务员,正派、果断,但缺乏女人的风情;香茗风情万种,又因有一个过于现实的丈夫而怅然若失:柳玥是丈夫忠实的奴仆,却遭  相似文献   
47.
闲情逸致     
笑汀 《老年人》2006,(12):44-44
表达闲情逸致的文艺作品,最不带功利性质,甚至没有什么目的性。就像人在心情轻快时,往往会不自觉地哼几声小曲或惬意地喃喃低语一阵一样。因此,古代许多诗人,在做这类题材的诗歌时,大多不计工拙,流水行云于笔底。奇妙的是,越是信手挥洒、信口哼成的作品,往往越显自然、清新和亲切。“牧童归去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这样的笛声笛韵,或许比那专业的乐师所吹奏的乐曲更令人心旷神怡。人生的情境、心境是不可能定格的。杜甫一生支离飘泊、忧国忧民,所歌所咏虽然大多为国家之难、苍生之苦,但偶尔也会有“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的乡…  相似文献   
48.
精彩的体育比赛和优秀的文学作品,一经产生就超越它们本身所承载的内涵,对两者欣赏的过程都是审美体验过程。通过对比,挖掘两种不同领域的审美活动相同的特质,从而提高对两者的重视程度,促进它们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49.
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提出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重视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更多的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相似文献   
50.
有老话不是说“无商不奸.无奸不商”吗.究其原因.大概是工商习俗在历史上长期被视为不入流的亚文化的缘由所致。国人重视历史.正史的绝大多数文字不断为胜利者的政治、军事歌功颂德.而生产、工商、风俗的文录位列于次、于附。广告形态更无从谈起了。中国古人的广告活动丰富多彩.但正史记载不多.文献不足征.令人欣慰的是你会发现。在历代野史、笔记、札记和诗词、绘画等文艺作品中,关于古代广告的点点滴滴或一抹颜色却是鲜活生动的.为我们提供了不少耐人寻味的细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