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07篇
社会学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中山陵园的建设中,梅花的种植是园景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纵向看,民国年间中山陵园梅花风景建设大致可以划分为抗战前、沦陷期、抗战后三个阶段.形成了二道沟梅林、梅花山两道专题景观.二道沟梅林是中山陵园建设初期最重要的梅花景区,梅花生长一直延续到加世纪60年代.梅花山旧名吴王坟,本为陵园纪念植物园蔷薇花木区,抗战前梅、桃、樱等花栽培颇盛,蔚为大观.1944年汪精卫死葬于此,改名梅花山,为战后这里梅花景观的建设提供了潜在的契机.国民政府还都后,陵园管理机构着力恢复,梅花山再次成了重要的赏梅胜地,为新中国成立后这里的梅花风景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2.
沈杏培  薛晨鸣 《社会科学》2021,(10):163-171
复仇是重要的文学母题,在百余年的中国新文学史上有着丰饶的艺术表现。鲁迅《铸剑》中"眉间尺/黑色人"的复仇主体更迭,显示了鲁迅对于复仇文化心理的警惕和强力矫正,以命相酬式的复仇策略,暗含"保存青年"与"舍身复仇"的群己纠葛;汪曾祺的初版《复仇》,以人物角色的交叠延伸了鲁迅设定的复仇边界,重写之作实现了"物化复仇"到"抒情复仇"的写作转向,也建构了"父系三角"的复仇伦理命题;余华的《鲜血梅花》消解了传统复仇叙事的"必然性",进而反思"父系强权"这一问题,呼应鲁迅的同时又建构了新的复仇美学和内在逻辑。这些形态各异的复仇文本,在二十世纪的历史时空中,形成了一个圆形结构式的复仇线路,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73.
君云 《当代老年》2007,(6):37-37
新中国邮票中第一次出现梅花是在1982年9月29日发行的J.84《中日邦交正常化十周年》邮票第1枚,主图是关山月的写意梅花。  相似文献   
74.
梅花粥白梅花5—7朵,掰下花瓣,粳米100克皆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白糖,煮成粥,能舒肝开胃,利于治疗郁闷不舒,食欲不振,头目昏痛,神经官能症等。②桃花粥桃花5朵,摘洗干净,晾水研末;粳米100克淘洗干净后入锅,清水煮成粥,再加入桃花末及适量蜂蜜,略煮。食之能活血、通便、利水,适用于治疗妇女血瘀、经闭、产后大小便不利、水肿、脚气等治疗。③月季花  相似文献   
75.
明末昆山文人张大复著有《梅花草堂集》、《梅花草堂笔谈》、《闻雁斋笔谈》、《昆山人物传》等作品。其中,六卷本的《闻雁斋笔谈》成书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十四卷本的《梅花草堂笔谈》初刻时间为明崇祯三年(1630),但因兵燹之灾,《笔谈》部分刊板散失,后世流传版本为清顺治十二年(1655)修补本。  相似文献   
76.
袅袅的炊烟笼罩着房前屋后争奇斗艳的梅花、桃花、李花、梨花,山腰上梯田也绿了,淡淡的薄雾缥缈弥漫,这初夏里的土楼人家,就是这么一派春意缱绻。福建土楼——传说那神秘的东方古堡,秀如美玉的山水,淳朴的客家民风,总会有一样是能吸引你的。那么,还等什么呢?一起出发吧!  相似文献   
77.
伊人 《中外书摘》2009,(4):95-95
余华的小说,一直是我打心底里喜爱的。“先锋”时期,他的《河边的错误》,他的《现实一种》,他的《鲜血梅花》,他的几乎所有的中短篇,都是我愿意认真阅读的作品。那种冷峻的锋利、残酷的凄美,那种针尖一样的准确和没有回旋余地的逼迫力,始终紧抓着我的阅读神经。  相似文献   
78.
立春的那天,我在电视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开了。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我想这时节的杭州,是不愁夜晚没有星星可看了,因为老天把最美的那条银河,送到人间天堂了。  相似文献   
79.
徐红 《社科纵横》2013,(11):145-147
公元1079年八月十八日,苏东坡因"乌台诗案"治罪下狱,十二月二十八日获释出狱,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署公事。苏轼贬谪黄州四年零三个月,这是他人生第一次遭遇几乎不保性命的沉重打击,但他以深切的人生体验,磊落的情怀,超拔的精神达到了创作的高峰,从这一时期苏东坡词赋中的核心意象,透视到他于世有补,福民乐己的人生清愿。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