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4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39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科学精神涵义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龙伏 《江汉论坛》2003,7(12):106-110
本文结合对近年来学界关于科学精神内涵研究现状的评析,提出了研究科学精神涵义应确定的几个基本原则,并据此对科学精神的内涵进行了界定。认为,一般而言,科学精神是人类从科学活动中提炼、升华出来的一种“求真”的信念、意识和品格,其基本内涵就是尊重事实,追求真理。  相似文献   
72.
历史篇章之所以被不断重写,历史认识之所以会与时俱进,不仅在于人们始终追求着在最大程度上重构相对细致与完整的历史事实图景,更是由于不同时代的历史认识者会基于时代性的主体价值尺度而对客观史实提出个性化的理解和评价。重写历史不等于滥写历史,科学而有意义的历史认识不仅要承认和尊重作为认识客体的历史事实的客观实在性,也应当敏锐地捕捉时代变迁所提出的重大社会问题并给之以科学的回答。  相似文献   
73.
《淮南子》农业美学观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提出农业活动因 自然之资,通过对对象世界的规律性把握,体现求真之美;二是因时而为,善待自然,以生命的、情感的视角去看待自然,将其与人自身统一为一体,彰显生命之美;三是因民施政,将农业活动与人们社会生活中的秩序之美相统一,引导规范着一种人所应当行走的"善行之道".  相似文献   
74.
终身教育的理念是 2 0世纪 7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出的。在构建终身教育理念的过程中 ,如何既倡导科学精神 (求真 ) ,又传承中华文化传统 (求善 ) ,追求完美的世界和完美的人格 (求美 ) ,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这正是终身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75.
王振红 《南都学坛》2008,28(2):31-38
语言是思想、理论的载体。因此,语言中某些核心概念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就体现出思想或理论之主要内容及其背后的认识取向与思维模式的转变。据此,中国古代史学"实录"思想向近现代史学"求真"概念的转变,表面上虽是语言的变化,实质上则是在认识取向上从"实录"之实用性向"求真"之知识性的转变,在思维模式上从"实录"之分散性向"求真"之系统性的转变,在语言表达上"实录"是一种叙述的理解,而"求真"则开始转向逻辑的论证与推理。这些转变,在一定意义上就反映了近现代史学理论转型的基本内容。在近现代学术背景下,这种转型既是必然的趋势,也是认识上不断深化的过程,更是扬弃传统史学思想与借鉴西方史学理论两者相互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76.
求真性”叙述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中占据着显要的位置。在当下文论语境中,“真实”的认识论维度日渐式微,而其价值论维度日显重要。近三十年来的文学“求真性”叙述深度参与当代文学认同的生产,但在总体上难以建构出具有强认同度的“真实”。文学“求真性”叙述应当指向反抗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的意识形态生产,在此意义上,文学“求真性”叙述的认同焦虑及其循环将永不息止。  相似文献   
77.
学术道德建设的基本路径应当是建构性的。在学术主体上,应弘扬学者学术道德自觉;在学术活动过程中,要进行道德过滤与优化,正确处理学术与市场、学术与权力的关系;在学术境界上,要追求真理与至善。  相似文献   
78.
可以说,任何史学家,只要他还心存史家的基本纪律与道德,其内心都有着一个"再现"--严格来说应是表现--历史真实的冲动与追求.然而,当他开始执笔进行历史撰述之时,又必然使他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历史本身近乎无限的丰富性与文字表述的有限性之间难以解决的紧张.史学家怎样处理这一问题?或具体说,史学家怎样叙述这些历时和共时发生的无数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79.
中外史学的比较研究,应当包括中日、中韩(朝)古代史学的比较研究。比较东亚各国同源而异流的传统史学,对于深化史学史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这种史学的比较研究,应当解决一些关键性问题,如历史学能够产生的基本条件、史学的基本准则和内在矛盾等。中日、中韩史学的比较,亦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探讨,研究源于中国的传统史学在其他国度演变出的特色及其原因。中日史学的比较研究,已经预示出可观的学术新境,例如中国传统的历史正统论,经日本早期政权的改造,形成决定日本统一和天皇万世一系社会意识;日本与中国史学近代转型的比较,给历史研究和史学研究以很大的理论启示。中日史学比较研究,有待众多学者参与以共创繁荣。  相似文献   
80.
高玥 《中国民族博览》2022,(20):109-111
《兵家名言》精选了国内八十余种兵书及典籍中的三百余条兵家名言,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从“译内”和“译外”两个维度对《兵家名言》英译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苏氏英译本偏向于“求真-务实”连续统的综合运用,在准确传达原文信息的同时也关注译文的可接受性;这一翻译现象的出现受社会因素、译者因素和读者因素三方面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