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2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63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41.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社会群体这就是农民群体。 一、乌鲁木齐语言的昨日与今日 乌鲁木齐是个仅有200多年历史的移民城市,在历史上乌鲁木齐的语言状况是它的移民结构所决定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142.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这是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和谐社会是社会中各民族、各阶级、阶层、社会成员之间利益的协调、矛盾的解决以及相互信任,和睦相处而构成的稳定发展的社会,是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协同进步与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3.
<正>领导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由于工作性质、职责要求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需要高度关注,认真对待。因此,关心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心理疏导机制,是建设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的重要保证,也是当前亟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一、领导干部心理问题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4.
本项研究以四川某高校2010级全体女生姓名为样本,调查分析了当代女大学生姓名中的姓氏、姓名结构、姓名末字、重名等4个方面的情况,以期逐渐丰富人名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5.
国家与社会互动理论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热点,但学术界还较少关注国家底层与社会群体之间的互动逻辑。国家底层不同于国家,它是国家与社会直接衔接的重要层面,它在与社会群体的互动过程中会有怎样的逻辑与原则,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在这一互动过程中围绕国家及其政策、国家底层和社会群体三个主体,形成了国家逻辑、科层制逻辑和社会逻辑,并伴随着深刻的行为意义,而这三个逻辑交织在一起也使得国家底层与社会群体之间的互动变得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146.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福建省社会群体(以职业划分)的国防意识进行研究。发现了社会群体的国防意识在内容、强弱上各有差异,且结果显示“海西”建设成为内容特色。旨在通过研究,立足局部,以福建省为例阐述国防意识的重要战略意义,寻找提高国防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7.
<正>随着全球老龄人口的迅速增长,老年人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主流。未来社会的主流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人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地位。权杖交给子女,王冠戴在小辈人的头上。上了岁数的人坐在摇椅里含饴弄孙,冷眼旁观人类的种种愚蠢幼稚行为。但现在,老年人已不再是被忽视的社会群体,而是社会的主流。  相似文献   
148.
本研究以浙江省农民工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与其他社会群体进行对比.调查显示,农民工的劳资关系现状不容乐观,表现为劳动时间长,工作条件差;对职业关系评价低;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劳资纠纷发生率高.但值得庆幸的是,农民工维权意识较强,而且维权方式倾向理性化.进一步分析显示,合同签订情况、工作安全情况及所在单位上下级关系、生活满意度等因素对于劳资冲突的发生率有一定影响.劳资关系涉及劳方、资方和政府三方,因此,要改善农民工的劳资关系也要从三方着手,三管齐下.  相似文献   
149.
唐礼勇 《社会理论》2006,(2):232-253
涂尔干认为道德的要素有三——纪律精神、对社会群体的依恋以及自主或自决,在儿童身上可以培育这些道德思想。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现了涂尔干一以贯之的社会学思想。同时对道德教育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后人影响甚大,通过从社会学和教育学两个角度,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50.
1999年版《辞海》将“生活方式”定义为:一定社会制度下社会群体及个人在物质文化生活方面各种活动形式和行为特征的总和,包括劳动方式、消费方式、社会交往方式、道德价值观念等。按此思路,人类的“生活方式”与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化基本同步。当然,这并不影响某些人群对自己特别心仪的某类“生活方式”作超前的追求,或“遗老”式的守护。 中国目前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转型,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期“特别观察“选取消费、休闲、居住、交往、家庭等角度,对目前城市人群的生活方式进行深度解读,以呈现城市生活方式的多元和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