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694篇 |
免费 | 2027篇 |
国内免费 | 36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9963篇 |
劳动科学 | 1315篇 |
民族学 | 2074篇 |
人才学 | 1679篇 |
人口学 | 1307篇 |
丛书文集 | 20289篇 |
教育普及 | 2篇 |
理论方法论 | 5984篇 |
综合类 | 33357篇 |
社会学 | 8706篇 |
统计学 | 240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529篇 |
2023年 | 1273篇 |
2022年 | 1377篇 |
2021年 | 1776篇 |
2020年 | 1682篇 |
2019年 | 1515篇 |
2018年 | 712篇 |
2017年 | 1215篇 |
2016年 | 1608篇 |
2015年 | 2596篇 |
2014年 | 6158篇 |
2013年 | 5295篇 |
2012年 | 6532篇 |
2011年 | 7338篇 |
2010年 | 6406篇 |
2009年 | 6483篇 |
2008年 | 7526篇 |
2007年 | 5367篇 |
2006年 | 4718篇 |
2005年 | 4266篇 |
2004年 | 2945篇 |
2003年 | 2450篇 |
2002年 | 2078篇 |
2001年 | 1832篇 |
2000年 | 1435篇 |
1999年 | 595篇 |
1998年 | 352篇 |
1997年 | 266篇 |
1996年 | 201篇 |
1995年 | 135篇 |
1994年 | 79篇 |
1993年 | 74篇 |
1992年 | 66篇 |
1991年 | 57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34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3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1.
基于经济结构转型和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的现实背景,深入研究人口红利变动、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的耦合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03~2019年中国19个行业门类面板数据,以2010年为时间节点,分段探究人口红利、技术进步对经济的影响,并进一步运用门槛回归模型,探究人口红利、技术进步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1)2010年以前劳动力要素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正向促进作用,2010年以后人口红利总体消失;(2)当纳入产业结构因素,2010年以后人力资本红利仍然存在,但人力资本红利对不同资本装备率行业存在异质性影响;劳动力数量红利只在高资本装备率行业存在且显著性水平不高;(3)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在不同时段、不同产业结构下都十分显著,且资本装备率越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2.
程郁缀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2(3):160-160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生机勃勃的时代;千帆竞发,万木争荣。竞争,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竞争,加快了我们事业前进的步伐。我们的时代需要竞争,我们提倡竞争。 相似文献
13.
邓岩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2(3):63-63
2005年4月19日,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召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一些专家学者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实现条件和建设重点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发表了颇具新意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从"权利"到"仪式":南非的艾滋病行动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文中,我考察了南非HIV/AIDS行动主义的道德政治如何有助于公民身份(citizen-ship)新形式的出现,这种新形式既与基于权利(rights-based)的斗争相关,又与个体HIV/AIDS患者对病痛和污名化(stigmatization)极端体验的共享意义相关。我指出,可以确定的是,正是晚期艾滋病患者"接近死亡"的绝境体验、以及与这种疾病晚期阶段相连的巨大污名和"社会死亡",为HIV/AIDS的幸存者对"新生命"和社会行动主义的委身提供了平台。行动主义者的干预和对这些创伤经验的重述也推动了HIV/AIDS对行动主义的委身和社会底层的动员。此外,污名和社会死亡的巨大否定性也驱使行动主义者重建对HIV检测呈阳性人群新的、正面的身份认同,并促使他们思考,作为一名公民-行动主义者和一项社会运动的成员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述了回族传统体育的内涵及其特性,分析了回族传统体育社会价值的具体内容,提出了实现回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价值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桃花源”因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源记》而名满天下,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追寻与考证从来不曾停止过:“桃花源”到底在哪里,它究竟是一个虚构的艺术世界,还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如果真的曾经存在过,那么,它又在哪里呢,它所展示的到底是怎样一种文化环境?民族学家彭伊立、覃武陵在其父彭泊先生(我国50年代对土家族进行民族认定的先驱之一)民族思想的影响和启示下,对桃花源与武陵蛮的渊源进行深入研究,以失落了2000多年的巴文化为契机,运用民族学的新理论以及考古界、地质地理界和现代科技最新成果,对“桃花源”这一千古悬谜做出了大胆、独特而合理的推测与解释。本刊曾在2004年第5期刊发过两人撰写的《〈桃花源记〉并非虚构》一文,阐述了“东晋末年我国武陵山区腹地‘武陵蛮’的生活现实是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写作原型”这一观点。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在“争鸣”栏目对彭伊立、覃武陵两位先生近期撰写的该专题系列文章予以连续刊载,希望能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何以"当大事"--双凤村丧葬个案的人类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意义框架和社会互动模式之间的不和谐来解释一些仪式中的矛盾冲突的分析方法是极具启示性的。这种分析是对一味强调文化的平衡系统、社会的内部稳定以及永恒的结构从而难以理解急剧变迁的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的功能主义的超越,是人类学话语空间扩展。土家族山寨双凤村的一个充满了种种冲突的葬礼,则凸显了文化以及社会内部的矛盾因素是造成社区生活冲突的更为内在也更为重要的因素。仪式的举行还表明了遵守传统规则的必要性,而作为一种实践活动,遵守规则还意味着制定规则以及改变规则。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南地区的纳西族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着一种原始的象形文字,这种文字被称为纳西象形文字,也叫东巴文字。纳西象形文字在纳西语中叫“森究鲁究”,意为“木石之标记”,即见木画木,见石画石,是以图像的方法写成的文字[1]。研究纳西象形文字对于研究纳西族的社会历史、宗教民俗、天文历法、哲学思想、民族关系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其独特的造字特点也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性,如果从艺术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一、纳西象形文字中线形的运用从人类早期的原始绘画到象形文字的创造再到今天的拼音文字,都离不开线形这… 相似文献
19.
李成军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13(3):1-3
《西游记》的神话色彩、浪漫主义特征十分突出。但神话只是小说的外形、表象,实际上小说通过“三个世界”和“一个团体”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现实状况。“三个世界”是指神佛世界、人间君王世界、妖魔世界;“一个团体”则是取经团体。 相似文献
20.
维吾尔族饮食文化与生态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维吾尔族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 ,经历了不同的生态环境 ,因此亦形成各种独特的饮食文化。社会礼仪最初产生于饮食。随着饮食结构转型 ,礼仪则呈现出重合性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