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8篇
管理学   142篇
劳动科学   64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24篇
人口学   94篇
丛书文集   379篇
理论方法论   106篇
综合类   1123篇
社会学   310篇
统计学   2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是一种哲学世界观,弗洛伊德的本能论则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哲学,他们之间具有一种内在关联,从而使弗洛伊德的思想汇入西方哲学源流之中。从弗洛伊德的本能学说看,叔本华和尼采的意志论都包含着一个内在矛盾,即无法在理论上逻辑地说明与生存意志及权力意志相反的现象,因为二者都共同缺失一个与生存意志或权力意志相对等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死亡原则。  相似文献   
142.
试论《太平经》的“解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除"术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方术,在民间社会中十分流行.汉代典籍<太平经>对此多有载录.本文诠释了"解除"概念的基本内涵,指出<太平经>中"解除"所指之对象大抵可分为四种性质--解除疾病,解除灾厄或愁苦,解除生人之承负或过错,解除"重复"之厄、断绝注连死亡等;结合汉代的有关考古材料,侧重论述了<太平经>中第四种含义之语境下"解除"术的施用情况.最后,鉴于"解除"术与"建除"学说具有密切联系,本文简要介绍了<太平经>所载"建除"学说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3.
小时候,一到夏天,山坳里的老屋总是很闷热,爷爷便自顾自地躺在堂屋中间那口油漆的黑木棺材中睡去。那口棺材是松木做的,躺在里面,加上吸着地气,有一种清凉和松香的气息。然而每到半夜,迷迷糊糊中醒来,听到棺木里爷爷起伏的鼾声,我便会毛骨悚然。第二天黎明,我便拉住爷爷的手,央求他别  相似文献   
144.
我校1994年12月至2004年12月72例死亡病人回顾,从年龄、性别、季节、病种、多脏器损害以及合并症进行分析,钛为年龄越大,气候寒冷.饮水污染,癌症,心脑血管病以及多脏嚣损害是引起我校教职工死亡的重要因素.临床上遇到以上情况应引起足够重视,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及时预防、治疗,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治疗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5.
雌性按蚊是致使的传染源、通过吸食人血传播疟疾病毒。每年约有5亿人口感染上疟疾,其中死亡人数高达100多万。这一疾病被忽视了数十年之久,现在世界又重新展开了与它的斗争。  相似文献   
146.
《阅读与作文》2008,(2):22-23
当太阳行将就木之时,将会变成“红巨星”。此时的天空将会变成一片炙热的红色。对地球来说,根本不可能逃离太阳的末日烈焰。除非……  相似文献   
147.
死亡叙述,是<金瓶梅>与<红楼梦>文本叙述中的主体内容之一.由于两部作品在死亡场景描写、死亡意象设置,以及死亡的叙述功能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对死亡的叙述中,<金瓶梅>传达出的是"善恶有报"的道德劝戒,而<红楼梦>在体现对封建文化的批判倾向的同时,也把我们引向了对生存的悲剧性的体验.  相似文献   
148.
李贽求道过程中的区分意识、死亡意识、“饥渴”意识、自由意识等,在本质上都是李贽对人之有限性的强烈自觉与竭力超越。凭借这种自觉与超越,李贽始终自由地行进在通向自由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149.
屈原在他的作品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表现其死亡意识:一是描述死亡,一是描写对死亡的超越。诗人的死亡观既受孔子、孟子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又有庄子死亡观的渗透。作品所表现的死亡意识,是诗人死亡观的艺术体现,是诗人人格境界的艺术转化,它蕴含着诗人对死亡的独特理解与阐释。屈原对于以死殉节的坚定选择是儒家"内圣外王"、道家"无待而游"人格境界的双重体现。  相似文献   
150.
案情简介申诉人诉称,申诉人之子陈某系被诉人单位山东省某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职工,从事印刷工作。2006年6月29日在工作过程中因设备漏电触电死亡,2007年7月22日某市劳动保障局作出因工死亡的认定。因此,申诉人提出申诉,要求被申诉人向其支付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支付一次性工亡补助金62120元、丧葬费7765元,并按照《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的规定支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赔偿金214896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