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7篇
管理学   141篇
劳动科学   64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22篇
人口学   92篇
丛书文集   380篇
理论方法论   105篇
综合类   1122篇
社会学   308篇
统计学   2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01.
左岸 《社区》2004,(18):54-56
在父母眼里,他是乖儿子;在老师和同学们眼里,他是成绩优异的好学生。他曾被学校和家长寄予考上北大、清华的厚望。然而,就在高考前的一个多月,他却制订了骇人听闻的“死亡计划”。是谁将这个有着美好前程的花季少年,推向了死亡的边缘?  相似文献   
802.
论中西悼亡诗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悼亡诗多寡不一的深层原因是缘于对待死亡的不同态度.中国人不能超越死亡的恐惧,所以悼亡诗特别多;而西方人对待死亡较洒脱,故悼亡诗相对较少.对死亡的不同态度是由两者的信仰和宗教差异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803.
804.
在已有文献中,均发现在西方社会的补充和替代医疗的使用概率,以及在华人社会的中医使用概率,都一致地与年龄呈现出倒U形的关系。这一研究结论实际是建立在数据收集方面的抽样偏误上。我们的研究结果呈现的修订模型,不但揭示出它们之间真实的关系是线性关系;还揭示对补充和替代医疗、中医和西医的偏好实际上是由死亡风险所决定。进一步的考察显示,高死亡风险群体对中医的偏好,源于中医对病人社会身体和心灵的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805.
论文指出,关于1959-1961年人口死亡规模的争议,源于国家统计局1983年公布的历史人口数据的缺陷。论文验证了国家统计局关于数据来源于公安部门的说明,指出1983年公布的数据就是当年的统计数。论文利用公安系统1957年的大规模分年龄人口和分年龄死亡人口的统计,建构了分年龄人口在1953-1964年间的生存率。根据1953年人口普查分年龄人口与生存率,计算了1964年的预期人口,比较了其与1964年人口普查时实际的分年龄人口,证实了当年确实有大量的人口损失存在。  相似文献   
806.
本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2003年上海市户籍人口死亡数据和气象数据,构建上海市户籍人口死亡数据库,实现数据库的空间查询与统计、动态监测、专题制图等功能。在此数据库基础上,对上海市死亡病例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上海市户籍人口死亡人数随时间呈现出冬夏季高、春秋季低的趋势,总体死亡人数市区比郊区高,患心血管类疾病的死亡率市区高于郊区,而患呼吸类疾病的死亡率则郊区高于市区,户籍死亡人数在空间上随着从市区到郊区的距离呈现递减,递减规律可用三次多项式函数很好拟合。  相似文献   
807.
亦明 《山西老年》2014,(4):25-25
30年前的唐山大地震中有24万人死亡,但这一数字的“解密”却在三年之后。作为这篇“迟到新闻”的记者,原新华社副总编辑徐学江近日披露了当初发出这条消息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808.
在台湾当代诗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诠释力所涵盖的诗人群或诗潮相当程度地遮蔽了富于创造力与生命感却未必"与时俱进"的诗人个体。诗风或诗潮命名者的光环经常笼罩诗作的个别现象,时间久了,暂时性的权宜命名则鸠占鹊巢,变成恒常的指谓。命名关乎对文学现象内涵与外延的界定,用恰当的语词替诗作的各种元素命名,以建构诗史的诠释体系,则关系到诗体的认知选择与美学倾向。从名实问题入手,以洛夫为例,拈取具标杆性的超现实作品,可以讨论台湾当代诗中因诗潮而汇聚的诗风,并兼及因诗风涌现而累积的文学史议题——我们发现,洛夫在1950年代的《石室之死亡》,其"超现实"包裹着"事件的即兴演出"的"后现代诗"因子;1980年代之后方兴未艾的"后现代"时代,洛夫的《漂木》,不但显现"政治议题与文本交欢"的后现代特质,也涌动着"浮动在现实之上"的"超现实"影子。于是命名的权宜性与固着性令人深思,其中牵涉的命名效力与诠释样态,是我们应当思考的核心。  相似文献   
809.
死亡本能是弗洛伊德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长期以来影响了法国现代思想家巴塔耶以及拉康,德勒兹通过对尼采哲学权力意志的重新阐释,改造了死亡本能是把生命导向无机物的精神分析学的观念,把死亡本能理解为生命不断创造的心理———物质的重复模式,并把死亡本能运用于德勒兹哲学中差异与重复这两个基础性范畴。德勒兹把死亡本能与柏格森的时间与创造的进化观念相结合,从而超越了拉康哲学中主体被构成性的虚无主义的理解。他把死亡本能理解为是重复的肯定性,是生命活动的发散性,死亡本能构成了德勒兹在生命丧失过程中认识生命存在差异性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打破同一性本体论假设而趋向“游牧式”思想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810.
新刑法对交通肇事罪"因逃逸致人死亡"这一加重处罚情节的规定比较简单,而现实中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非常复杂,从而导致理论上和实践上存在大量的分歧。作者以刑法理论为指导,对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罪过形式和法律性质以及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