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3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28篇
管理学   416篇
劳动科学   23篇
民族学   216篇
人才学   159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988篇
理论方法论   234篇
综合类   3801篇
社会学   746篇
统计学   2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459篇
  2013年   414篇
  2012年   505篇
  2011年   535篇
  2010年   439篇
  2009年   396篇
  2008年   525篇
  2007年   391篇
  2006年   349篇
  2005年   331篇
  2004年   285篇
  2003年   256篇
  2002年   226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亨利·米勒是美国20世纪的文学奇才,他的怪异文体使他备受针砭。《北回归线》不仅是他作品思想深度的代表作,也是其怪异文化的范本。以此为视点,米勒的文体风格主要可概括为卑琐素材、污秽物象、纵情声色、梦呓意识、拼贴构造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综合性大学要建立起能够弘扬民族精神和与世界接轨的新型绘画本科教学模式和体系,就应根据新形势和高校自身特点,从专业定位,发展思路,教学环节等几个方面作出较大的突破和调整,使之更加适应现代化的美术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清华新月诗人群的定义,前后期新月诗人对中国现代新诗格律发展作出的贡献,朱湘、闻一多、陈梦家、林徽回诗的特点;探讨了为什么在那个时代清华出现那么多有影响的诗人。  相似文献   
14.
论"朦胧诗"与北岛、多多等人的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朦胧诗”是以《今天》诗人为代表,不同于“现实主义”倾向的一股当代诗歌思潮.它与“五四”提出的建立“人的文学”有相通之处,但把诸多荒谬的、“倒挂”的经验带进了诗歌世界,因而具有与现代主义文学相通的美感面貌和艺术风格.不过,他们的诗又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相区别:与西方现代主义既把客体世界看成是荒谬的,同时也认定主体世界的荒谬性不同,“朦胧诗”肯定主体的意义,企图以诗重演过去的创伤性经验和创造新的未来,重建人的尊严和诗歌的尊严.“朦胧诗”之所以产生广泛的影响,既在开拓了新的诗歌言路,也在言说方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风格研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现代修辞学中,风格研究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对象。怎样看待风格在修辞学中的地位?怎样界定语言风格的定义?对此,研究者们不断探索,这将推进风格学的理论研究更加深入、系统。  相似文献   
16.
<伊利亚特>中大量的史诗明喻是构成这部史诗雄伟壮丽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荷马史诗明喻的喻体都取自自然物象和与古希腊人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和事务,显得原始古朴、苍劲雄奇,生活气息浓烈,极富人情味,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由于这些特点及其较强的叙事功能,史诗明喻遂成为一种优美的语用传统,这种传统在以后的史诗中能明显地感受到.  相似文献   
17.
在绘画艺术的基本技能中 ,视觉记忆是智能的核心。绘画艺术视觉记忆的实质是在形象中寻找艺术表现的属性 ,通过艺术语言的描述对客观事物形象进行记忆。绘画学习的过程就是视觉形象的造型知识化为记忆 ,并转化为表现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李白三十多岁初入长安时期创作的乐府诗歌《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是其诗歌创作第一高峰时期的代表作。本文运用汉语韵律学的理论,分析李白《蜀道难》等三首乐府诗歌中运用同音重复手段所产生的一唱三叹、突出主题、加重感情等音韵魅力和语言风格,揭示了作品中语言风格与托物言志的意境、“挥斥幽愤”的思想感情是融为一体的,让读者从新的角度体味李白乐府诗歌崇高的浪漫主义意境。  相似文献   
19.
论文学风格的地域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学风格的地域性是古老且常说常新的话题。古代文学风格的地域性是十分显著和凸出的,但也呈现出泛化的特征,即主要集中在南和北两大地域风格的差异上。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学风格的地域性渐趋消融,同时也在潜在强化。到了当代,却出现了多元和具象化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城与城之间的差异上。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形象意义的载体——映象在语言中对风格意义、语境意义和文化意义的重要影响的分析,探讨如何在翻译过程中有效地保证映象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